观音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讯新闻 > 观音寺动态

法海仰玄公,宗学弘唯识丨缅怀玄奘大师!

发布时间: 2023-02-24







图片


纪录片《玄奘大师》


2023年2月24日,

癸卯年农历二月初五,

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

中国汉传佛教唯识(法相)宗创始人

——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图片

无愧释门千里驹!

图片

图片


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中国汉传佛教唯识(法相)宗创始人。


玄奘法师幼具夙慧,聪慧不群。十三岁时,以“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一语,获当时负责度僧的大理寺卿郑善果青睐,破例录取为僧。之后,玄奘法师于洛阳净土寺剃度出家,勤习佛理经义。


直到十六岁,因洛阳战乱,与其兄离开洛阳到四川成都寻师访道。二十岁时,于成都受具足戒,继而结夏安居研究律学。随后,玄奘法师沿长江而下,云游大江南北,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时有“释门千里驹”之赞称,誉满京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域觅真经,

图片

五万里苦雨凄风,欲度众生登道岸。

图片

图片


为了蹈继前贤遗风、一探佛法的究竟,玄奘法师决意西行求法,以释众疑。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法师怀抱无比坚定的信念,从长安出发。


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经甘肃秦州、兰州、凉州,越过八百里戈壁大沙漠,横穿中亚大草原,复度过有千年积雪的葱岭……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四天五夜滴水未进;

在风声鹤唳的峡谷中,遭遇强盗;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只身一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历经生死磨难……

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慈恩弘佛法,

图片

十一年青灯黄卷,唯凭一念证菩提。

图片

图片


唐贞观二十二年,玄奘法师担任大慈恩寺上座,法师作为大慈恩寺首任住持,在此驻锡十一年之久。期间,开设译场,翻译经典,亲负篑畚,建造雁塔浮图,并与弟子窥基等创立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法相)宗。


法师自订每日译经的进度,白天因故耽误的进度,必于当晚补足。每天五更起身,便先阅读梵本佛经,并用朱笔圈点,为当日译经做足准备。法师“今日事今日毕”与“凡事豫则立”的严谨态度,造就了空前绝后的译经成果!


十九年间,玄奘法师先后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法师晚年费时四载译成的六百卷《大般若经》一千三百余万言,堪称光耀千古的宝典。玄奘法师口述,弟子辨机整理的《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自己在西域亲历的一百多个国家,此书后来成为研究印度、尼泊尔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法门之领袖,

图片

将日月而无穷,与乾坤而永大。

图片


图片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其贡献并不仅仅局限在佛教界,而是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与文化进向。


唐太宗称赞玄奘法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梁启超称玄奘法师为“千古之一人”。


鲁迅称玄奘法师为“中华民族脊梁”。


赵朴初在玄奘法师逝世一千三百年纪念大会上讲,“玄奘法师那种一往直前、决不后退的顽强意志,刻苦钻研、求深求透的治学精神,认真严肃、不弃寸阴的工作态度,对于祖国学术的无限责任感,对于各国友好的真挚热情,都是永远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


他的一生从未追求波澜壮阔,从未向往千古留名,只是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为佛法在汉地的弘扬,开启了一条大道……


今日是玄奘大师圆寂135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再次缅怀顶礼这位唐代千古圣僧!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