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讯新闻 > 观音寺动态

佛教文化丨闪耀智慧光芒的佛教成语(45)——自由自在

发布时间: 2024-04-10

图片




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从数不胜数的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成语就可见一斑。


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各位带来思考启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没有任何障碍而能充分自主的成道境界,佛教称为自由。《坛经·顿渐品》:“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自由:谓随自己之意志行动而不受拘束。于禅林中,即指从烦恼束缚中获得解脱,达到自在无碍之状态。禅籍中之同类用语还有“自由三味”,指不藉他人,而由自己证得身心脱落之禅定境界;“自由自在”指不受任何外力拘束干扰之大自在境地;“自由分”亦指自由自在之境地。


图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离垢施女经》、《注维摩诘经》卷二、《碧岩录》卷一第六则、《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示众》)


在经书中,“自由”与“自在”的意义差不多,可以连用。《坛经·顿渐品》又说:“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在自在。”《坛经·顿渐品》谓“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在,无滞无碍。”


图片


自由自在就是见性之后“纵横尽得”的境界。菩萨成道,叫做“得大自在”。“大自在”也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大我”(见《涅槃经·德王品》)。


后来,亦用“自由”或“自由自在”泛指摆脱束缚和压迫,无拘无束、安闲舒适的样子。


图片


小编想起来几句关于自由的“名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我熬的不是夜,是短暂自由……”“终于实现了辣条自由……”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向往吧!可是现当代人生节奏快,压力大,如何才能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图片


老祖宗曾告戒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小编是这样的理解的:如果我们一味贪图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各种感官的享受,就容易被其所困,从而烦恼重重。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正如《心经》所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只有心无挂碍,不再被外在所束缚时,我们才能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吧!


图片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