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宗教中国化青岛实践,推动民族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扛牢政治责任
01
坚持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作为
市委自觉把党管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召开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谋划部署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出台《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提效升级方案》、推进宗教中国化行动方案等,推动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02
靠前统筹谋划 精准发力布局
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结合各区(市)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研究制定2023年度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要点,明确5方面22项工作重点,30项攻坚亮点,为全年工作定下“主轴”。同时,把要点完成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范畴,用考核“指挥棒”督促各区(市)集中优势资源靠前破题,力求干出业绩、干出特色、干出品牌。
03
严格换届秩序 夯实团体根基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对全市性宗教团体换届工作作出批示,成立工作专班。11月,各全市性宗教团体先后召开代表会议,换届任务圆满完成,宗教工作基础得到有效巩固。
多点协同发力
01
勇于争先创优
2023年,市南区获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全市连续三年均有单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西海岸新区等7个单位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马玉铭等3个家庭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红石榴”家庭,青岛天山小学大队部等3个岗位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红石榴”岗位,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3个学院获评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02
强化交融互嵌
“道中华·齐鲁行·琴岛情”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之孔子六艺文化园
印发《“道中华·齐鲁行·琴岛情”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实施方案》,打造精品线路5条、景点20余处,全年接待研学班次24个、旅客500余万人次,嵌入式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不断厚植守望相助的“石榴情”。
“道中华·齐鲁行·琴岛情”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项目之海军博物馆
敢于先行先试,把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省以下示范创建活动目录、提升为市委主办事项,出台专门工作方案,探索形成“全面创建、分类指导、实践创新、示范引领、动态管理”新模式,得到广泛关注,海南、新疆等地专门派代表来青学习。
03
注重教育实践
组织驻青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研究联盟,形成研究成果50余篇。培育省、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5个,培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示范学校20所,教育实践阵地进一步完善。
1957年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会址(青岛音乐厅)内景
深入挖掘1957年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积极发挥历史资源优势,整合史实照片、实物文献和领导人讲话音频等,精心打造青岛音乐厅座谈会会址纪念馆,进一步擦亮“青岛名片”。
勇于开拓进取
01
敦实内涵底蕴
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指导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开展讲经交流系列活动,推动加强教风建设;指导市天主教爱国会开展“四讲四比”活动,指导市基督教两会举办书画笔会、神学思想研讨会、“爱国爱教、荣神益人”讲章讲评等活动,推动宗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02
强化思想阐释
指导市佛教协会以“推动佛教中国化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举办青岛天台宗与发展海洋文明促进会议,推动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指导各全市性宗教团体成立宗教中国化委员会,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和谐包容等内容,并以“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为主题举办多场培训,推动宗教思想进一步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
03
加强法治建设
以“看有硬件、听有特色、学有经验、做有榜样”为标准,指导崂山太清宫、李沧区王家下河基督教堂等4处宗教活动场所立足自身优势,把法治元素有机融入场所建设,在优化设施条件、健全规章制度、创新宣传方式等下功夫,被确定为全省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其中崂山太清宫同时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法治宗教活动场所”。紧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在城阳法海寺举办全市佛教道教火灾防控应急演练,指导崂山太清宫开展“11.9消防安全月”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宗教界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