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投资自己,这六种方法太香了!

发布时间: 2023-04-13





图片

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


生活中,不少人都想要借

学习、健身、理财等方式

来实现“价值”的增值

而这些“投资”无不需要

占据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本期讲堂,便为大家分享数种

几近“零成本”的投资方式



给自己的投资







许多佛弟子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受用都源于自己的福报,而福报既源于过去的修持,也源于当下的努力。


栽培福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布施。


在《地藏经》《金刚经》《大智度论》等多部佛经中,都讲到了布施的种种不可思议功德。佛陀在讲六度时,也将布施列于首位。


因其不光能培福,还能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发起不再悭吝的舍心,并能强化悲心,积累起入世与出世的双重资粮。


图片

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


“零成本”的布施







大家通常接触得比较多的是外财施,也即物质方面的布施。


在力所能及(不超出自身负荷能力,不会为身边的人带去困扰,这点很重要),且所施并不会给对方带来困扰的情况下,布施当然是越多越好。


而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松,或是布施前后有纠结、有不舍,甚至后悔的佛弟子,佛陀在《杂宝藏经》中还设下多种布施法。


这些方法多能在日常中运用,且不损及财物,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图片

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


日常布施六法







■眼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传递出内心真切的情感。


诸如温和、鼓励、肯定的眼神都不会令人生畏,并能给人信心和勇气,这样的眼神就被称作“好眼”,是布施的一种。


而与之相对的“恶眼”,则如带着攻击性、轻蔑性的眼神。


■和颜悦色施


比“眼施”更进一步的是“和颜悦色施”,顾名思义,就是用温和、亲切的神色去待人,从而令人心生欢喜,化解潜在的争执。


其实我们在寺院礼拜佛菩萨时,便能接受佛菩萨们的“和颜悦色施”——


在那平和舒缓的身姿与静定柔和的微笑中,即使我们无法与迦叶尊者一般体悟到涅槃妙心,也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佛经告诉我们诸佛的微笑不仅绽放在脸上,更渗透全身,“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诸光。”


这样的举身微笑,即有世间所需的理解、关怀、温暖,也有我们所向往的超脱、安宁、和谐,能够摄受我们,让我们一次次来到佛前顿足瞻礼、祈求、发愿、修行,令善根广种,令恶念潜消。


■言辞施


“言辞施”就是用柔软的话语、友善的话语、和顺的评语,来布施他人。


佛教里提到“十恶业”,其中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 “口恶业”,都与言辞相关。


■身施


“身施”就是一种恭敬的布施,一种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心怀恭敬的处世之道。


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不仅佛法自恭敬中求,很多事情的圆满也离不开恭敬心。


■心施


“心施”是上述所有布施的基础,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也曾记载了布施的重要要求,其中就包含了“布施时的内心意愿”。


如法的布施应包含这三种心态:施前明了,施时欢喜,施后无悔。


达摩祖师与梁武帝关于“有无功德”的那段公案启示我们,不刻意追求回报的布施,才有真正的功德。


■床座施


见到出家人、长辈,或是老弱病残孕等,要起身为其让座。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受施者迅速得到欢喜和愉悦。


图片

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


佛经中,常以传灯来比喻智慧的传递,在灯灯相传的过程中,灯火本身并无损耗,反而会令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明、越来越暖。


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都希望获得善意的对待,那不如便从自身开始,以上述六施温暖他人,明亮自己,实现自他双赢。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