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该怎么办?这句“真言”送给你

发布时间: 2023-05-10







图片


“内卷”和“躺平”

是当下人们吐槽时

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


更尴尬的是

很多人“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于是常常处在“内耗”中

这其实就是最现实的

轮回的样子


与其左右为难

不如选择更智慧通透的活法

“认真,但别太当真。”


图片



人生无非假借修真


有人说:人生只有三件事情,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多数人的烦恼,往往来自于担心老天的事,操心别人的事,却不花心思在自己的事情上。


虽然,佛法并不认同存在能够主宰世界和众生命运的“主宰神”或“老天”,认为一切都依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发展变化,但上面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将关注重点回归自身,避免在无谓、甚至错误的地方使劲儿,越努力越痛苦。


图片


其实,我们冥冥之中感觉到的,那个能够主宰人间旦夕祸福的“老天”,是我们往昔在无明、执著、烦恼推动下造作的“业”。


业,从属性上分有善的,有不善的,也有无记的。造作之后就形成“种子”,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这个“超级大仓库”中。一旦外部辅助条件具足,因缘际会,业就像种子得到阳光、雨露滋养一般,发芽、感果。


善的业感得快乐的果报;不善的业感得痛苦的果报。于是,我们会尝到人生的各种苦、乐、忧、喜。可谓是“自作自受,无人可代”。


想想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在无明、我执、贪嗔痴的指挥下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那些播下的“种子”中,有多少是善的,又有多少是不善的?


何况,还有过去早已忘却的那些宿业,一旦因缘成熟,必定感果,细思极恐。因此,诸佛菩萨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图片


我们当下正拥有的这个人身,短暂、脆弱,如轮回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风浪掀翻。但同时,人身对于修行来说,又是异常珍贵。


因为,人具有理性思维,有因缘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在佛法正见的指导下,能够重新审视人生,对不善的行为、业力进行忏悔、对治,乃至通过戒定慧的修行,破除无明、烦恼,斩断轮回之根,究竟离苦得乐。


图片



对业因抉择,要认真

“认真,但别太当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对于因果的抉择须认真,谨慎防护不善的身、语、意行为。


无论这件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有利的,还是不喜欢的、不擅长的、不利的,都应该带着正念、慈悲、利他、无所得的发心,尽心尽力去完成。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用的是什么心,更重要。因为,外在结果只是一时的,而内在的心念塑造着我们的习惯、性格、人格品质,最终决定命运走向。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虽然当下我们还没有菩萨那般的慈悲和智慧直接在因上抉择,但至少能认真思维当下选择会导致的结果和将要付出的代价,出于对自身生命的负责,弃恶从善。


图片



对已报之过,别太当真

其次,“别太当真”指的是对已经招感的果报,无论好坏都不要太在意,看得过分实在。用世俗的话来说,就是既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当下遇顺境、乐事,那是曾经所造善业的结果,如果贪著,认为人生就应该如此顺利美满,那等逆境现前、风光不再,必定备受打击,难以承受。


当下遇到逆境、痛苦,那是曾经所造的不善业的结果。如果耿耿于怀,不仅反复受“第二支毒箭”之害,还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错过当下能做的努力和可以把握的机遇。


图片


同时,更须认识到,想要摆脱这种因无明不断造业、不断受报的生命状态,还得学习佛法智慧,证得诸法实相,才能真正超越这没完没了、头出头没的轮回苦海。


若能认识到此生最中要的事,是断除无明轮回,是解脱烦恼恶业,那么,生命的目标和意义就明确了。所谓的选择“躺”还是“卷”,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因为,只要还在轮回中,无论怎样,必定充满种种缺憾和不圆满。

图片


所以,问题的关键

不是该“躺平”

还是继续坚持“卷”下去

而是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并且用正确的方法

踏踏实实地通过修行去达成


这样的苦,定然不会白吃

一路上会收获满满的

生命成长的喜悦和希望


愿大家领会

“认真,但别太当真”的真意

摆脱纠结模式

不躺不卷,轻装上阵

勇猛精进,直至菩提



图片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