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放下玻璃心 换颗菩提心

发布时间: 2023-05-19




图片



图片




看过一段对话:


好心帮了她一次,非但不感谢,还赖上我了,又来找我,做好人这么麻烦,以后不做了!


我是来做义工奉献的,安排我做这么累的活儿,还嫌我这没做好、那不到位,真的不开心,下次不来啦!”


和他讲佛法,却说我是迷信,这人真是冥顽不灵、无可救药,可悲呀!


今天对我什么脸色呀,塑料姐妹情吗,枉我对她这么好,以后不和她打交道了。


图片






 做好事,也会做出烦恼?




如果怀着一颗“玻璃心”,别人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别人或许都忘了,而自己却越想越生气,就碎了。比如说,有人今天被别人骂了、无端遭人诽谤,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午饭都吃不下。或者遇到了挫折,就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其实,不少学佛之人也更容易“玻璃心”,因为懂得要行善布施,怀着一颗好心去做,但可能因为误会、因为不了解情况、因为彼此个性不合、因为方法不恰当、因为沟通不畅等等因缘,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被辜负、被轻视、被不公正对待。本来是做好事,但做着做着,反而做出了烦恼。





 放下玻璃心,换颗菩提心




不想烦恼?其实只需四个字,“无我利他”。放下这颗玻璃心,换上一颗“无我利他”的菩提心。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感恩。受帮助的人没有表示谢意?没关系,要感谢对方给我行善布施的机会。又来找我帮忙?说明对方信赖我,在物质帮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做人的道理、因果的业力......





 放下结果




这些事,做过了就放下,至于结果如何、效果怎样,不必在意。在整个过程中,不要以的想法来主导,只需要利他即可。行善布施所得到的快乐,在于我们做事时自己的内心,而不在于对方如何回应。





 放下对立




至于受到误解、被批评这些事,依然可以用无我利他。有些底线大事当然要有原则,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分出一个你对我错来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在制造人我对立。一旦带着这种对立的心态,看什么都是疑心生暗鬼,听到什么都会想当然地对号入座,那就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了。





 放过自己




很多人都是咽不下一口气,觉得不公平,但这真的不重要。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上的一个黑点,人若只执著在一点上,围着这个黑点团团转,没有发现周围还有大片的白纸可供你挥洒,就会感到痛苦万分、难以释怀。至于公不公平这件事,我们只管发心去做,一切自有因果,根本无需挂怀。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