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文殊菩萨的智慧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 2023-09-0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文殊菩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偏袒一肩”就是持劳役相,就像一个人把一边的衣服褪下来,把长袍的下摆系起来,手脚利落了,可以干活了。持劳役相就表示我愿意承侍,愿意依教奉行。


“右膝着地”就是跪下来,这是从身体上表现出恭敬、谦卑。“向薄伽梵,曲躬合掌,”合十指掌。“白言”,文殊菩萨在语言上也是非常恭敬的。“世尊”这个“尊”是敬词,表示尊敬的称呼。“惟愿”是表达内心的恳切、诚恳。文殊菩萨的虔诚通过身体、语言和心意三位一体地表现了出来。

图片


在佛教,身口意三业能够一致,能够相应于佛,这是快速与佛心心相印的过程。这种身口意的虔诚也表现在三密上,叫身口意三密。


文殊菩萨以身口意向佛陀表示恭敬,这是我们佛弟子非常好的榜样。文殊菩萨的智慧,再好的笔也画不出来,再美的诗也描摹不出来。智慧无形无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文殊菩萨的智慧在哪里?看不见、摸不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着有,不着无;不着非有,不着非无;远离四边(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及八种戏论。只要一起心动念,都不是文殊菩萨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从哪里来?就是从恭敬中来。


所以,不仅看得到的福报是从恭敬中来,看不见的智慧也从恭敬中来,文殊菩萨的示现是我们都可以看得到的。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