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陀于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世之时,就能随心满愿,得到利益安乐。
这四个法宝就是:能精勤、守护善根、得善知识、正理养命。”
佛陀进一步开示:如何做到精勤?无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要兢兢业业持守本分,不怕辛苦。即使刮风下雨、寒冬溽暑、饥渴病苦,始终都能坚守岗位,尽忠职守,无有丝毫懈怠之心。佛移坚定地点点头。
如何守护善根?在家人必须从事正当的生计,不能违反法令、公平正义而损人利己,家道、事业才可长久。同时,要懂得未雨绸缪,防范水、火、刀、兵、贪官等天灾人祸,于逆境时安忍,不起怨憎、增长罪恶。一生严以律己,谨慎持守,积功累德,称为守护善根。
奢俭得中,惜福培福
三要亲近善友。平日往来结交之人,必须选择品行贤良,不邪淫、不偷盗、不纵意饮酒乱性者。其为人诚信笃实,言行一致,如此身教、言教的薰染下,自心中的烦恼得以淡薄,修善喜乐之心日益增长,如此之人便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善知识。
第四,不奢不俭,谓之正理养命。一个人即使拥有财富,亦须量入为出;不应纵情享乐、无所节制,折损福德。譬如有人发现一棵结实累累的优昙果树。他想:“这真是千载难逢的一大美事,何不先尝为快,再慢慢采收吧!”但是,没想到果子美妙的滋味,竟然让他连续宿醉了七日,醒来之时,树上的果子已经被采光了。这时,再懊恼自己贪图一时享乐,而错失千年一现的好运,也于事无补了。
所以,崇尚俭朴是一项美德,但是为了积聚财富、当用而不用,则变成一种悭吝的毛病。对待家人及下属极其苛薄,也吝于布施修善、扶助老病孤贫,如此寡义无情的守财奴,往生之时没有人会为他哀伤,如路边的野狗无人眷顾一般。因此,奢俭得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待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才能够知惜、惜福且培福。
佛移听得法喜充满,接着又问:“世尊,如何才能现世得到利益,后世还能获福无量呢?”佛微笑许肯这位慧黠的行者:“佛移,想增长来世的福报,应该深信四法──持戒、布施及具足闻慧。如何持戒?慈心不杀及不饮酒。如何行布施?能恭敬供养修行人、父母师长,乃至救护贫穷病苦之人,提供日常之衣服、饮食、卧具及医药等种种需要。如何具足闻慧?应如实观察苦、集、灭、道四谛,并思惟修习四谛法门。”
勤勉修八法
最后,慈悲的佛陀以偈子再次劝勉勤修八法的利益:
精心修事业,勤守护不失,
亲近于善友,能正理养命。
信戒施闻慧,除断于悭贪,
若能如是者,速获清净道。
如是八种法,能得现利喜,
于未来之世,亦得天上乐。
佛移及四众弟子聆听之后,皆铭感在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五》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来源于青岛观音寺,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