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调伏己心:佛教徒的修行之道

发布时间: 2025-07-2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修行,本质上是一场调伏自心的历程。佛陀在《法句经》中说:“心是诸法前导者,心是主,心是一切法所依。”这句话揭示了心在修行中的核心地位。佛教徒的修行,不是向外寻求,而是向内观照,通过种种善巧方便,调伏这颗躁动不安的心。

......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认识自心



修行的起点凡夫之心,常被贪、嗔、痴三毒所染贪欲使人心生执着,嗔恨令人失去理智,愚痴让人迷失方向。这些烦恼如同乌云,遮蔽了本自清净的心性。佛教徒首先要如实观察自己的心念,认识到烦恼的根源。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境所转,心随境迁。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物质诱惑,种种外缘让内心不得安宁。佛教教导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而不是做境的奴隶。认识自心是修行的第一步。只有看清自己的心念起伏,才能找到对治的方法。这需要持续地觉察和观照,如同明镜照物,了了分明。 


图片

图片

二、调心之法



八万四千法门戒律是调心的基础。持戒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保护自心不受染污。如同篱笆保护幼苗,戒律为修行人创造清净的环境。禅修是调心的重要方法。通过止观双修,止息妄念,观照实相。


禅修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培养觉知,让心不被外境所转。智慧观照是调心的关键。通过闻思修,深入经藏,开启智慧。以般若智慧观照诸法实相,破除我执、法执,达到究竟解脱。 


图片

图片

三、调心之果


自在人生调伏自心能带来内心的安宁。当心不再随外境起伏,就能安住当下,享受内心的平静。这种安宁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面对。慈悲心的生起是调心的自然结果。


当内心清净时,自然会生起对众生的慈悲。这种慈悲不是造作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最终,调心能带来生命的觉醒。通过持续修行,破除无明,证得菩提。这不是神秘的体验,而是对生命实相的彻底觉悟。

图片

图片

图片

 调伏自心是佛教修行的核心。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唯有调伏自心,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佛教徒应当以戒为师,以定为基,以慧为导,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念念调伏自心,最终达到究竟解脱的彼岸。这是一条需要持之以恒的道路,但每一步都通向光明。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万事不顺,皆因福报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