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一修行就犯困,怎样对治

发布时间: 2025-10-18



佛子修行怎样对治昏沉?


 How should a Buddhist practitioner counteract drowsiness during practice?


XIU XING


图片


说到昏沉,大部分人都有切身体会:学生时代,一上课就犯困,下课铃一响,便像打了鸡血,精神抖擞;长大后投身打工大军,没几年亚健康便成为常态,被各种疲劳“综合征”所扰;开始用功修行也是如此,好不容易信心十足空出一小时开始念佛,没多久仿佛遭遇催眠大师,眼皮打架,身体晃成不倒翁…… 


众所周知,昏沉是精进修行的劲敌。那么,佛法中的昏沉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困乏一样吗?还有哪些深层原因?佛子修行怎样对治昏沉?

图片

身安则道隆    

When the body is at peace, the Way flourishes.

#01



《黄帝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图片

图片

少欲知足

Reduce desires and know contentment.

#02



《佛遗教经》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在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当安住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去繁就简,随遇而安,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法身慧命的修行之中,是有效对治昏沉的妙方。   


图片



饮食清淡 

Light diet

#03


《瑜伽师地论》云:“云何于食知量……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饮食要适量,当以清淡为主。使脾胃运化无碍,气血流通,则坐禅时自然心清意明。  

图片


保证睡眠  

Ensure sleep

#04


 修行要保障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则精神萎靡,过度贪睡又增长懈怠。《摩诃止观》云:“调睡眠者,不节不恣。”如能善调睡眠,遵循作息规律,则昼日精进,夜寐安稳,身心调和,最利道业。  


图片

功课定时

Homework schedule

#05



佛子修行,贵在善调身心。选择每日精神最佳的时段,如法修持。一则保证修行效率,二则养成修行习惯。如此日积月累,可逐渐降伏懈怠习气,长养坚固道心。


图片


一修就困怎么办?


图片

 时不我待,痛念无常


就像印光大师常在房间悬挂一幅“死”字,并警策学人:“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佛子修行当观生命无常,如佛前香炷,寸寸消逝;视轮回苦海,似火宅燃眉。有此觉悟,修行自然有了紧迫感,也就不敢昏沉分秒。


图片

可燃香提神


修行场所当保持空气流通,若需燃香助修,可选择檀香或沉香。其中檀香性清凉,有助提振精神,对治昏沉;沉香性温敛,功在宁心安神,调伏散乱。


图片

注意光线要适中 


《摩诃止观》云:“明暗适中,最利禅定。”禅修环境的光线过强则易散乱,过弱则易昏沉。理想的光线如秋月清辉,柔和明朗。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证道,即选晨曦微明时分,此中深意,可以为鉴。  


图片


图片

加强觉照力    


憨山大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觉照,就是我们与昏沉魔军交锋的般若利剑。技巧上,我们可以一路跟随呼吸,让觉知专一地聚焦在一点上,既能收摄散乱,又可提振精神,祛除昏沉。 


图片

有些昏沉,是“自找”的,

怎么对治? 


有些佛子错把精进当执着,一味追求“不倒单”“十万拜”,超出身体极限,反因过度消耗体力,加重昏沉。修行精进固然可贵,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若强求勇猛,反致四大不调,过度消耗,导致昏沉。  


图片

中道智慧看待修行


《杂阿含经》云:“精进太缓则懈怠,太急则增掉举。”佛子修行妄求速成、急功近利,本是修行路上的一大迷障。须知,修行如调琴弦,需张弛有度,不急不缓。只有脚踏实地,日常熏习,才能渐入佛法真谛。 


图片

修行要定量


修行之道,贵在如法适量。过量用功也是贪欲之相,非但对道业无益,反而伤害色身,障碍修行。《瑜伽师地论》云:“精进波罗蜜多,谓于善法勇悍为相。”要知道,勇猛并非蛮干,精进并非透支,要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智慧的修行。 


图片


共修时用这些治困小妙招


如果参加集体共修,如法会、禅七、佛七等法事,需要保持道场殊胜。自己也应善始善终,如困意来袭需及时调整,打起精神,坚持下去,才能终得法益。


调整姿态  

当昏沉来袭,适当变换姿势,动作轻缓,避免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身体僵硬不适。气血上行,也能精神焕发。


用手搓耳  

 以双手同时揉搓、提拉双耳,通过适度刺激耳部经络,既能提振精神,更有助于稳固丹田之气,使之平衡内敛而不外散。《黄庭经》云:“七窍相通,耳目为宗。”此法既能对治昏沉,也符合“形神共养”的修行要旨。


 冷水刺激   

《摩诃止观》云:“水能涤荡昏滞,令诸根明利。”当昏沉来袭,可休息时去洗手间用冷水轻拭双目及面部。此法藉由冷触刺激,能收摄散乱的精气神,令身心顿觉清明振奋。


起身活动  

当昏沉实在难以克服,甚至干扰大众,不妨起身离席。在走廊或室外,活动下筋骨。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纳清气而醒心神。



图片


总之,如佛法云:“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佛子修行,只有不断加强觉照力,增强正知见,做到既非麻木无记,亦非掉举散乱,才是对治昏沉的根本之法。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嘉善县龙庄讲寺,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什么样的供养最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