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丨供养僧衣的善果

发布时间: 2022-11-01




图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带着侍者阿难入城乞食。世尊身上所穿的袈裟,有少许磨损,尚未修补,欲藉此因缘让众生培福修慧,度化应度的众生。佛与阿难乞食结束后,就要返回精舍。


有一位婆罗门,一路跟随来到佛所,向佛恭敬地头面顶礼,当他看见佛的容颜殊胜庄严,心生景仰,但见佛身上的袈裟有少许破损,便希望发心布施供养。于是他回到家,割截家中仅有的少许上好白毡,供养佛陀,并向佛禀白:“恳请如来,接受我这块白毡的供养,用来缝补您袈裟上破损的地方。”


佛随即收下白毡,婆罗门见到佛接受供养,非常欢喜踊跃无量。佛即为他授记:“你于未来二大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神通自在,相好庄严,具足如来十号的果德。”佛授记后,婆罗门便欢喜离去。


舍卫国的豪贤、长者、居士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这么想:“为何世尊接受婆罗门少少的布施,却给予如此大的祝愿?”然后,他们各自都为如来破损的袈裟,供养上好的布料,或作种种的衣服供养佛陀。




阿难请教佛陀:“不知世尊过去修何等善行,能令一切众生欢喜布施供养衣服?希望佛慈悲为我们宣说,令我们了解其中的因缘。”


世尊说:“你们要用心善听,我将为你们宣说过去的因缘。”阿难回答:“是的,我们必当善听。”


佛告诉阿难,在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时,正值毘钵尸佛出现于世,他的常随弟子有九万人之多。那时,有位国王名叫盘头,他的一位大臣,发心请毘钵尸佛及众僧接受他三个月的供养,佛即许可。大臣既获得佛的应允,随即回到家中,办理一切所要供养的物品。





图片






然而,盘头王也想要供养毘钵尸佛及众僧,于是来到佛所,禀告佛陀:“我想要三个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众。”佛就告诉盘头王:“可是,我先前已接受大臣之请求,诸佛菩萨之法:既答应居士之请求,不应中途违背。”


盘头王回到王宫,告诉那位大臣:“现在佛住在我国,我想作供养。但是,佛说你已祈请,如今你可否把供佛的机会先让给我,等我供养完毕后,你再供养佛。”大臣回答盘头王:“假使大王能保证我身命平安,又能保证如来常住于此世间,并保证令国家长治久安、无灾难祸患。国王,如果你能保证做到这些事,我愿意打消原先的打算,让国王先供佛斋僧。”


盘头王暗自思忖:“我无法保证办得到这些事。”于是,他对大臣说:“那么,改成你先供养佛一天,接着再换我供养一天。”



大臣答应了这个办法,与国王两人轮流互设斋会,供佛斋僧,满足了各自的心愿。那位大臣并为毘钵尸如来办置三衣,供养丰足,还供养九万多位比丘们每人一件七衣。


阿难当知:“当时,以上好衣服供养毘钵尸佛及僧众的大臣,正是我的前身。正因为我生生世世修福、培福无有厌足的因缘,如今自己得这些福报,今悉自得,终不唐捐。”


当时,阿难与诸与会大众等,听闻佛陀的开示,欢喜勤修善法、培诸福德之业,人人欢喜踊跃,发愿顶戴奉行。





图片



 省思

  

布施是六度波罗蜜之首,能让行者放下贪爱执着,趣向佛道。故事中佛陀以己身为例,由于过去以清净、无求之心广植福田、广修布施,而能得大功德、大福报,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因缘果报之理真实不虚。然而“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体察无常之理,时时精进,勤策身口意三业修六度万行,培福修慧,未来一定能随心满愿,圆成佛智!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 静侯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