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
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从数不胜数的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成语就可见一斑。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各位带来思考启发。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成语,与这个词相关的,有两个著名的典故。
第一个典故跟玄奘大师有关
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
因为僧团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外道不让寺院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的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玄奘大师的回答是:“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僧团的形象很快得到了恢复。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后来被历代各宗祖师们反复引用,尤其是禅宗的祖师所引用的最多。
第二个典故就是跟禅宗六祖惠能有关
五祖弘忍在传法给六祖惠能之后,连夜送他离开黄梅,以防发生意外。弘忍送走惠能之后,弘忍的众弟子得知惠能已经接法而去,都愤愤不平,其中,武将出身的惠明想夺回衣钵,随即追赶惠能。当惠明追上惠能,见惠能盘腿坐于石上,衣钵搁置一边,惠能看着他说:“这是衣钵,你拿去吧”。惠明走上去拿,但无论如何用力,都无法搬动,他心中惊惧万分,于是拜倒在惠能面前求忏悔,并请求开示。
在《坛经·行由品》中,惠能和惠明有这样一段对话: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犹恁么)时,那(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佛教中指个人修行的境界,只能自己感悟,无法用言语告诉他人。
那什么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呢?
就好比一杯水,两人都说温度刚刚好。但这个刚刚好,每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可能35度是刚刚好,可是对他人来说,可能50度才是刚刚好。虽然我们都在说水温正好,但到底这杯水的温度怎样,只有自己才知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则禅语现在已经超越佛教内涵,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用来比喻我们对任何事物,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真正知道其中的甘苦。
小编忽然想起来“小马过河”的故事,原来小故事里竟然有这么深刻的寓意。
其实学佛也是这样,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地闻思修行,把理论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才能真正体悟到佛法的精妙。如果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就像过河的小马那样,开始可能会不知所措,只有通过自己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顺利过河。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