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丨人生赢家悉达多,为何偏偏要出家?

发布时间: 2024-03-17





图片

图片

摩诃菩提佛寺内供有释迦牟尼金身佛像一座,法相庄严,光彩照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的出家

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他引领我们走向

觉悟解脱的彼岸



图片

释迦牟尼19岁出家修行,31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80岁在拘尸那迦城涅槃。


人间的佛陀赤着一双脚,行走在恒河两岸,这一走就是49年,他带领信众们修习解脱的方法,寻找暗夜里的光明大道。


贵为太子的悉达多,为什么甘愿舍弃王位和美满的家庭选择出家呢?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让我们追溯佛陀的本怀,去了解世尊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





图片

图片

出生即是“人生赢家”

图片

图片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古印度的迦吡罗卫国(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他的父亲是迦吡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诃摩耶王后。当时净饭王一直还没有王子来继承王位。


太子诞生后,净饭王非常高兴,就给他起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是姓,悉达多是名字,就是智慧的意思, 《法苑珠林》卷十五中说:“窃闻一切种智,号悉达多。”


图片

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


太子天资聪明,相貌英俊,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净饭王很爱这个儿子,从小就请了名师教导他习文学武。释迦牟尼一点即通,可以说文武兼全,智勇悉备。


十七岁时,净饭王选了才貌双全的耶输陀罗与他成婚。悉达多身为太子,在宫廷里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将来又要继承王位,成为一国之君,为何却要放弃王位出家修道呢?


图片

鹿野苑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


图片

图片

改变人生轨迹的四次经历

图片

图片


东门见老人


悉达多太子久居深宫,就想出去游玩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净饭王就派了很多大臣和宫女陪同太子一起出游。


太子刚到东城门花园的时候,正巧遇到一位老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骨瘦如柴,弯腰驼背,手里拿着一根拐杖,步履艰难。


太子在宫中没见到过这种情景,很好奇,就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者就告诉他:“这就是老人呀!”


太子触景生情,想到将来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么一天 ,心里就闷闷不乐,就想着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人不变衰老呢?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也没心情游玩了,就打道回宫了。


图片


南门见病人


后来又一次出游,在南门碰到一个病人,躺在路边,痛苦的呻吟着,非常可怜。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者说:“这是病人呀。”


太子想到人人都会有生病的一天,感觉非常痛苦,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呢?苦思冥想,也想不到解决办法,于是再无心游玩,就回宫去了。


图片


西门见死人


没过多久,太子又请求净饭王出去游玩,净饭王没有办法,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次从西城门出去,正好遇到一行举办葬礼的队伍,人们抬着一具死尸,流着脓血,恶臭难闻,随行的家属一个个痛哭流涕,悲伤不止。


太子看到后非常感慨,为什么人都会死掉呢?于是又回宫了。


图片


北门见比丘


第四次,太子带着队伍从北城门出游,这次碰到的是一位相貌庄严的沙门,身穿袈裟,一手持钵,一手拿着锡杖,神态安详。


太子一见,心生欢喜,就合掌恭敬的请问他是干什么的。这位沙门说:“我是出家修道的沙门,一心修道,借此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


图片


图片


这四次出游经历,带着一种生命的终极拷问。这位太子深刻地感知到了一切众生,包括自己,所不可避免的衰老、疾病、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毅然决然地走向出家修行的道路。


图片

据说这里就是佛当年落发为沙门的地方


这是这位太子出家的根本原因,只为必须要破解一切生命永恒存在的一个生命的难题。


图片

图片

出家的功德

图片

图片


《涅槃经》云: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图片

摩诃菩提佛寺主体是一座下方上尖的巨大佛塔,塔高50米,从中部开始,层层上缩,顶部为圆柱状。塔身布满精美的雕塑,远远望去,神圣而庄严,具有无与伦比的震撼之美



《菩萨本生鬘论》云: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出家功德经》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



图片

图片

梦参长老谈出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家有三种层次:


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亲割爱,落发入了空门,这就是出的世俗家。可我们还是在家中,在什么家呢?三界家,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我们还没有证得无漏道,所以还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转,我们得出这个家,要出三界。那你就得证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才能出三界。出了三界还不够,还得出烦恼家,必须得断尽一切惑染,那心就得清净了。






图片



在此吉祥殊胜的日子里,

谨记佛陀的教诲,

感念佛恩,发菩提心,

祈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究竟圆满!

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

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来源于十愿百科,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