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丨闪耀智慧光芒的佛教成语(47)——张三李四

发布时间: 2024-04-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闪耀智慧光芒的佛教成语之

张三李四


图片

前言


图片

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从数不胜数的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成语就可见一斑。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各位带来思考启发。


图片

成语出处

图片

图片


看到“张三李四”这个词,大家会不会脱口而出“王五赵六”?这么通俗的词实际上也是一个跟佛教有关的成语,其背后有不少的典故。


“张三李四”最早的见于唐朝庞蕴所著《诗偈·其五十八》:“世上蠢蠢者,相见只论钱。张三五百贯,李四有几千。”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世。


后来,北宋王安石在其《拟寒山拾得》中写下了“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的句子,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图片


图片

佛教典故

图片

图片

南宋朱熹曾用张三和李四来泛指不同的人。《朱子语类》:“如这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厅,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如这众人,只是一个道理,有张三,有李四;李四不可为张三,张三不可为李四。如阴阳,西铭言理一分殊,亦是如此。”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也用“张三李四”泛指芸芸众生。


僧问:“如何是佛?”

师曰:“张三李四。”


佛就是众生,众生亦是佛。张三李四们都具有佛的慧根,但未必每一个张三李四都能成佛。只有不存在妄念的众生,才能得证成佛。


现在假设姓名,以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往往称为“张三李四”。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