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丨随缘吧,放下吧,到底啥意思?(二)

发布时间: 2025-05-16



绿色清新中国风东方美学艺术展览宣传手机海报.png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png

什么是功德?它看不到,摸不到,为何佛教徒还要努力追求呢?


提到功德,我们很容易想到一部电影叫《达摩祖师》,里面有一段达摩祖师和梁武帝的对话,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我广造寺宇,度众人为僧,写佛经、造佛像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并无功德。”梁武帝追问:“为何没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你不过干了几件好事,这实际算不了什么功德。”


而六祖慧能大师的评价是:“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祖师又说:“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吾我自大,常轻一切,即自无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观音寺是青岛最“现代化”和“富贵”的寺庙了吧_15_斜杠少女Sylvia_来自小红书网页版.jpg




放下吧!


每次遇到挫折或是烦恼生起,佛教徒常要人放下,到底要放下什么?放下人人都会说,又要如何做到呢?


佛陀曾经问弟子:“你要是对某一件事物有贪爱,将来当它发生变化时,你会不会有痛苦?”弟子回答:“会有痛苦。”佛陀又问:“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吗?”“是无常的。”“是苦的吗?”“是苦的。”


当我们对于无常的事物有贪爱,一旦变化来临时就会有痛苦,就会有烦恼,我们就需要放下自己的痛苦,放下自己的烦恼。说到了放下,有一个词我们就应该加在一起学习,那就是放弃。


微信图片_20250503194240.jpg
微信图片_20250129190757.jpg



放弃和放下是两码事。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在寺院里面,听到居士说我把家也放下了,孩子也放下了,我都放下来,还是不舒服,不快乐。这些不是佛教的放下,而是世俗的放弃。


放弃了肯定有烦恼,有痛苦,当你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时候才是真正放下了。


我们佛教徒,应该用缘起观来看待周围让你烦恼让你痛苦的事情,须知这些都是因缘而成,放下那些你无法掌控的外缘,但是不要放弃任何人,不要放弃任何事,这才是圆满。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505100726.jpg





5.png


随喜是什么?是指随意吗?还是只要随我喜欢,要捐多少,要做多少,都可以?


我们早课里面会念到《普贤十大愿》,里面有一愿就是随喜功德,意指随顺他人的欢喜,成为自己的欢喜,或见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事,自己心生欢喜,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尽力去助他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寺院里面分橘子,让师父们自己拿,每人一个。这个时候怎么去拿这个橘子呢?如果拿大的,会被人说修行人的贪心很重;如果拿小的,会被人说是沽名钓誉。其实这个时候最好解决的办法,是拿自己最近的那个。


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对随喜功德有一个圆满的解答,那就是随喜功德应该是量力而行,而不应该是随意随性而行。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302124040.jpg
微信图片_20250505100745.jpg


图片



6.png


所有不善的力量,佛法归纳为贪嗔痴三毒。


内心中让三毒不生起,就可以避免种种恶业的显现。这样的力量就是善根。


最根本的善根是自证自知、缘起无我的正见。无我、我所,断了贪嗔痴的对境。对三毒釜底抽薪,从此不再集聚一切善不善业。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