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开示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大德开示

大德开示丨如何通过止观修行入圣道?

发布时间: 2025-09-17



图片













大德开示













有问:长老说要得圣道,必须要修观,长老也强调般若的自性空的观察,所谓色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乃至受想行识毕竟空,无我无我所,那么,大乘的空性与小乘的空性,效果是有何不同?如果我们不以小乘的空观,直接观大乘的空观,这个下手的方法,可否请长老根据自己的修行加以开示。


师答阿弥陀佛,我没有修行。我的看法是这样,我们读《阿含经》的时候,当然,《阿含经》就是四念处,得圣道是这样,或者我们现在用北传佛教的口气,这是小乘,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若读《般若经》的时候,听闻佛说《般若经》,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辟支佛道,也是这样,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如何解释?


我的想法,自性空,这件事,没有大小乘的分别。为什么有大小乘的分别?动机的问题!你最初发的是出离心,你没有发无上菩提心,没有发大悲心广度众生,意思就是得阿罗汉道,就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事情就做完了,那么,虽然你是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无相法门修四念处,你还是小乘,这是通于大小的,或者可以这样讲,并不是只限于大乘才是这样的空,小乘就不是这样的空,不必这样说。


图片


刚才你说出问题的时候,又引起我的另一个想法,得圣道非要修毗婆舍那不可!非要修观不可!不然你不能得圣道。但是,不修止还是不行,你不修止,你的心就没有力量。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戒定慧,定就说是心,而不说定,所以,定,实在说,就是心非常有力量。你若得了四禅八定,你在四禅里面修四念处,那么,很快就得圣道,一下子就得三果,不是先得初果,不是这样子。你若没有得到四禅,你得一个未到地定,在未到地定里面也修四念处,那么,你要得圣道,就是得初果,由初果、二果、三果,这样子。


所以,若得了定,心的力量非常的大,所以,你用大力量的心,去修毗婆舍那(观),不得了,很容易得圣道。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什么地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在色界第四禅,修缘起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奢摩他(止),你非要修不可,但是,你若没有修观,只是止,那还是凡夫境界。所以,要修止,也还要修观。止能够帮助观得圣道,得圣道的还是观。


图片


但是,智者大师解释《大智度论》里面一句话的时候,他提到,你修观的时候,一念相应,得了圣道,那么,是在止里面修观得圣道;但是,有的人修观的时候,没有得圣道,得到体真止,就是修止的时候,得圣道,还有这个差别。


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修观的时候,不是说没有止而只是修观,不是的,修观的时候也是有止,以止为依止处而修观。我们若在《瑜伽师地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或在《大智度论》里面,都看出来,是在止里面修观。因为你若从止出来的时候,是散乱心,散乱心修观,没有力量,它不能断烦恼。在止里面修观,有力量。说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论》《俱舍论》,它主张在未到地定;成实论,是经部,它主张,在欲界定也是可以。


图片


但是,我认为,你的毗婆舍那的资粮特别的雄厚,特别的有力量,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的智慧特别强,小小的有一点定力的帮助,就可以断惑证真,那么,欲界定的最后也是可以,就是要到“等持”,专注一趣的“等持”就可以。若是你的毗婆舍那(观)的力量不是很大,而你的定力若是很浅,那就不行,就必须到未到地定,或者是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你才可以得道。这就是力量的问题。


龙树论,像嘉祥大师的解释,他就是一切法因缘有自性空,这样解释;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的解释,与他的解释有点不一样,不一样,这件事,你可以随自己的意,你相信智者大师的说法,你按智者大师讲的方法去修,你若相信嘉祥大师的解释,看《大智度论》这样解释,也是可以,我认为也是可以得道。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