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23年2月19日 我们迎来了一个湿漉漉的节气 ——雨水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如果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序曲” 只是春意萌发,偶尔乍暖还寒 那雨水节气便已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 人们会明显感到春的气息 雨水是春天最滋润的节气 古人说“遇雨则吉” 春天象征着生发与成长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雨,正是生命之源 雨 水 三 候 2023·02·19 一候獭祭鱼 水獭从溪河里感受到春天的暖意 把叼到的鱼铺在岸边 似乎要先祭祀春天再享用这场盛宴 二候鸿雁来 正所谓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大雁从南方飞回北国的天空 三候草木萌动 潜伏了整个冬季的草木 接收到春雨的信号后开始窜出新芽 撼动整个春天 雨 水 养 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脾胃能消化五谷,是气血生养之源。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 1.养护脾胃: 山药有“小人参”的美誉,营养价值高,是健脾养胃的上品,同时也可补足肾气,春季常食山药对人体益处多多。 可与红枣、粳米等食物熬制成粥,可做山药甜品,也可与木耳一同炒制成菜,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 2.少食酸多食甜: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旺盛的时节,宜少食酸多食甜,酸味食品摄入过量易损害脾胃。 春季天气转暖,人们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对热量的需求会增大,甜食易增加热量。 3.增强免疫力: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爆发流行感冒。 雨水过后,空气中水分增加,气温回升但依然偏低,并且寒中有湿。这样的气候对人体关节、内脏有一定的影响,此时,不可过早减去衣物,所谓春捂,便是要多捂一段时间,让身体缓慢接受外界的温度,防止身体的损伤。尤其是腿部和脚部的保暖,晚上去睡前热水泡脚,对身体更有益处。 雨水经络穴位养生 1.搓大椎:驱寒防风 大椎穴是人体诸阳汇聚之地,春季寒湿重,要注意此穴位的保暖。晚上睡觉前,可用热毛巾对大椎穴进行热敷,起到驱寒除湿的作用,也可防止感冒,或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 2.足三里:减少脾胃湿气 足三里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按摩足三里,可减少脾胃湿气,缓解春季潮湿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可用手指点按,一日10分钟左右,每分钟15-20次为宜,感到微微发热效果最好。 一雨普滋百草润 殆尽冬寒柳罩烟, 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 萌动生机待绿田。 春雨是这世间的精灵 贵如油,细无声 随风潜入人间,消去浸骨冷气 在潇潇春雨温柔的抚慰下 山川草木都因萌动而吐露风华 入眼处山峦已蓄满了青色 枝头也渐渐地花红柳绿了起来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 种类若干,名色各异 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时等澍, 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 小根小茎、小枝小叶 中根中茎、中枝中叶 大根大茎、大枝大叶 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 一云所雨, 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 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 药草喻又名云雨喻 为“法华七喻”之三 雨喻佛陀教法,能润众生 药草喻众生之五乘根器差别 三种药草根茎枝叶虽有大小之分 若蒙云雨滋润,皆得敷荣郁茂 各尽其量 犹如众生根器虽有高下 皆蒙如来妙法平等化导 随机受益 一雨普润,百草萌芽 春回大地,万物咸滋 愿我们都能志在大乘 信大教而解大理 修大行以证大果 庶不辜负如来等施法雨之无尽慈悲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