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丨小雪:天渐寒,节气养生助君安

发布时间: 2023-11-2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们将迎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从秋天的“露”,到后来的“霜”,再到现在的“雪”,从一颗水珠的的形态,便足以得见自然界阳气敛藏、下潜的态势。


小雪节气“天腾地降”,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出现天地不通、阴阳不交的现象,所以从小雪开始,是我们整理、修复、关爱自己的时候,把愿望和梦想先好好的收藏起来,正式进入冬天的“养藏”阶段,静待春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养心:静者寿,躁者夭

图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古人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即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这也是“静者寿,躁者夭”的最好说明。


饮食:减咸增苦去内火

图片


谚语云:节到小雪天下雪。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而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心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降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这时,不要用冷饮来压火,这只能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治标不治根,而是可以适当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等。



图片

图片



五脏六腑中,脾胃就像阴阳的缩影,脾属阴,胃属阳,如果不相助相济,脾胃虚寒必定爆发,从而诱发百病生。


冬季想要补补脾胃,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很复杂的方法,吃些红薯就是不错的。


红薯:性平。《本草纲目》说它,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它可以用来调理脾虚气弱,大便秘结,少气乏力。


而且除了红薯,其他的一些薯类也可以吃,口感上也有些小差异,比如蜜薯、紫薯、白薯等等。


关于小雪

图片


关于小雪,古人是这么总结的:“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藏,天地之功终矣。”


从小雪到大寒是丰收之后,天地闭藏的两个关键月,一年的所得要在此时收仓入库,人体也要进入冬天的养藏阶段。


所以,我们要铆足劲地把阳气聚集在体内,封藏脏腑的精气。


立冬时节就提到过,人体的精气收藏在肾系统,所以养藏的关键在养肾,而且要全面补肾,对它进行封固。


就像糊窗户缝一样,我们把肾补好,才可以防止精气外泄,同时也给身体保暖。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艾灸,养肾御寒。建议大家可以灸一灸肾俞和命门这两个穴位。


肾俞在后背靠腰的位置,是肾的腧穴,艾灸肾俞可以把能量直接灌进肾里,还能顺便让整个后背后腰都暖和起来。


命门是肚脐对应到后腰的位置,两侧就是肾俞穴。


命门内含有真阳,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因而被称为“命门”或者“命火”。


图片


灸这两个穴对于四肢乏力、手脚冰凉、男士肾虚、女士宫寒都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而且这两个穴位置很接近,如果是用灸盒的话,调整好位置,一次性就能把两个穴都灸了。


肾照顾好了,整个冬天以及来年的春年,我们都会好过很多。

图片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示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