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安康|端身正念,凝聚起正大光明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25-05-3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悠远 内涵丰富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历史悠远,内涵丰富,既展现了古人对时节洞察的敏锐与智慧,又蕴含了后世对前人高风亮节的缅怀与敬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物候与风俗的自然符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阳气至顶 利于修行


端午节多是在“芒种”与“夏至”节气之间。“端午”有开端、端正之义,“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

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到了极盛的状态,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加强,这时候蛇虫蚊蝇繁盛,五毒尽出。


古人会在这一天,在门上悬挂艾草或菖蒲;或者用彩纸剪成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形状,贴在家里,以驱五毒;或者给小孩的手臂系上五彩丝线,叫长命缕,避鬼祛邪。


如北魏收《五日诗》曰:“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续汉礼仪志》中记载道:“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这也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端午风俗极其丰富,尽管南北有地域差异,但核心主题都是顺应时节,驱瘟、辟邪、驱虫、消灾、祛病。


同时,农历五月是在一年中阳气至顶的时间段,这时候如果能把天地之间的这股力量凝结起来,对于修行,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


传统


图片

图片


至刚至正的精神符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端身正念,修光明心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畔痛叹“天下皆醉”“天下皆浊”,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依然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何在浊流中保持自觉与自清?浊流从何而来?就是由每个人的贪嗔痴慢疑汇聚而来。


农历五月也叫“五毒月”,但外在的五毒最多只伤害我们的身体,内在的五毒却会让我们坠入恶趣。所以要用理性驾驭自己,认出贪、嗔、痴、慢、疑这五毒,然后用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来对治。


从浊中出离出来,并不意味着要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有像屈原那样洁身自好的精神,同时也要有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的状态。对自己,保持守身如玉的品格、自省自律,对这个世界,却要有一种包容心。


图片


佛教的修行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和光同尘,与佛“和其光”,与众生“同其尘”,让自己成为光明的灯、温暖的火,去补这个世界的不足,默默守护、摄化众生。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人间的模范、圣贤的智慧来给生命充电,让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人,而且成为转凡成圣的人。


端午,“端”是端正,“午”是光明,端午就是正大光明。它提醒我们,要端身正念,修光明心。甚至不仅是这一天,佛弟子每一天都要把这样的修行放在第一位。而如果修行得当,身心归正,积蓄起自己的生命力,凝结起天地间这股正大光明的力量,就能够打开头顶的莲花,花开见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图片

图片


端午习俗非常丰富,

除了上文提及的挂艾草菖蒲,

还有佩戴香囊荷包,

系五色绳,吃粽子,赛龙舟等。


图片

图片


佩香囊荷包


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还有襟头点缀之风。



系五色绳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朱索”“长命寿线”“百索”“长命索”等,都是它的名字,是古时端午节人们佩戴的吉祥物护身符。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玄)五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图片


《尚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这里讲天子的衣服绣十二章纹和使用五色的情况,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的颜色。另外,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也代表金、木、火、水、土。


赛龙舟


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活动,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图片


此外,端午节少不了节日的最大特色——吃粽子: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因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南北饮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粽子,以甜味为主,馅料多以红枣、赤豆、蜜饯为主,形状多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口感粘韧,味道清香。南方粽子以咸味为主,主打馅料丰富,样式多样。


图片


无论粽子的口味是甜或咸,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过去禅师讲: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纵使口味上七十二变,都不离其“粽”。在佛门里,吃东西也是修行,六根、六尘是稀有的因缘,当舌根触碰到粽子,让正觉现前,吃出来的是对古人高尚气节的怀念与敬仰,对食物来之不易的珍惜与感念,这或许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最好味道吧。



图片


最后,值此节日,

愿一切有缘,艾香常伴,

顺遂安康,六时吉祥。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