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二十四节气之第九节气,夏季之第三节气,于公历六月五日至七日交节,此时斗指巳,太阳黄经达七十五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时节,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开始收割;同时,晚稻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的时节,田间一片繁忙景象。 这恰似人生,有收获也有播种,有结束也有开始,正是因果循环、生生不息之理。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于此时破壳而出,其形矫健,恰似修行者破除烦恼束缚,获得自在之身;鵙鸟开始鸣叫,其声清脆,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易逝,当珍惜当下,精进修行;而反舌鸟停止鸣叫,象征着世间喧嚣渐息,人心亦应归于宁静,不被外物所扰。 农谚云“芒种忙,麦上场”,此时麦类作物全面成熟,需及时收割,以免遭受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也要抓紧抢种晚稻等夏播作物,确保不误农时。 农人们争分夺秒,将希望播撒在田野之间,辛勤劳作,沐浴阳光,历经风雨,终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正如修行者,应把握每一个当下,将佛法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精进不懈,以期收获解脱的硕果。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扁豆、薏米、冬瓜等,可煮扁豆薏米粥,以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这与佛教的饮食理念相契合,佛教强调饮食应顺应时节,简单朴素,以滋养身体,不贪口腹之欲。正如《佛说十善业道经》所言:“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喜舍,是学佛所行。” 芒种养生重在养身与养心并重。此时天气炎热,人体易出汗,需注意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同时,也要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因炎热而烦躁不安。 可于清晨或傍晚时分,漫步于林间小径,感受自然的清凉与宁静;亦可于静室之中,打坐冥想,观照内心,让心灵得到滋养与净化。 佛教中,芒种时节虽无特定的宗教仪式,但亦是修行者观照自然、体悟佛法的好时机。此时,可于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与收获,体会因果不虚之理;亦可于禅堂之中,深入经藏,研读佛法,以智慧之光照破无明烦恼。 《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芒种时节,正是修行者以直心面对生活、以清净心体悟佛法的好时机。 无论世间如何纷扰,修行者皆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烦恼所缚。 六祖慧能大师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正是修行者于芒种时节应有的心境。 愿君于芒种时节 体悟生命之因果 修行之真谛 于佛光普照中 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成就无上菩提之果 本文由「青岛观音寺」微信平台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qingdaoguanyi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