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
赵孟頫 / 行书
▼
【1】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
【2】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
【3】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
【4】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色,
【5】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
【6】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
【7】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
【8】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9】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
【10】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
【11】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
【12】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
【13】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
【14】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
【15】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
【16】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17】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信心铭。
【18】延祐二年四月八日松雪道人书。骨肉兼到姿韵横生,所谓能用大令指于北海腕者信然。季子。
【释文】(仅供参考)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这段文字表达了追求至道的境界。只有不偏爱或憎恨,心灵才能洞悉真理。纤毫之差,天地相隔,要达到现前,就不要固守顺逆之念。违背顺逆而相争,只会使内心生病。不了解深奥的真意,只是徒劳地追求静寂。圆融于太虚,无所欠缺,无所多余。取舍之间,无法与之相比。不要追逐有缘之物,也不要执着于空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自我消融。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色,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止动归于止,止更弥动,意味着要停止心动的思绪,让心灵更加宁静。只沉溺于两边,又怎能懂得一种真理,说明要超越对立的观念,寻找一种统一的境界。不要追求有与无,从空中超越,意味着要超越对事物的执着,达到超越一切的空灵境界。言多思虑多,反而无法相应,表示过多的言辞和思虑只会让内心无法与真理相应。断言断虑,无处不通,意味着断绝言辞和思虑,才能通达一切。归根到底,找到真正的意义,随之而行,前空已胜过,说明要找到真正的本源,随之而行,才能超越表象的空虚。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二见不住,意味着无法看到真实的本质。追寻只会让人陷入是非之中,失去心灵的平静。二由一有,一亦莫守,表示要超越对立的观念,不执着于一方。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意味着心灵不生起执着之念,万法就不会有过错。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表示超越对错和法则,不产生执着之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意味着能力随着境界的变化而消退,境界也随着能力的沉淀而消退。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表示境界由能力所决定,能力又由境界所决定。欲知两段,原是一空,意味着要了解两个层面,其实都是一种空无。一种空无包含着万象。不要分辨精细和粗糙,也不要偏袒某一方。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大道广袤无边,没有易与难之分。小见多疑,反而会使人心急或迟疑。执着于某一种见解,就会失去度量,必然走上邪路。放下执念,顺其自然,心无去留。随性合道,自由自在,摆脱烦恼。执念与真理相悖,会使人迷惑不清,不好好。不劳神费力,又何必疏远亲友。如果想追求一种境界,就不要厌恶世俗的六尘。不厌恶六尘,反而能达到正觉的境界。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意味着智者不追求功利,而愚人却自我限制。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法无异法的理解。妄自爱著,意味着执着于自我,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表示迷失于世俗的善恶观念,而悟道则超越了这种观念。一切二边,妄自斟酌,表示执着于对立的思维,而实际上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梦幻空花,何劳把捉,表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何必执着于追求。得失是非,一时放却,表示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和是非,要放下这种执念。眼若不睡,诸梦自除,表示如果我们能够觉醒,就能摆脱种种迷梦。心若不异,万法一如,表示如果我们能够超越心的分别,就能体验到万法的统一。一如体元,兀尔忘缘,表示回归到本源的境界,忘却种种世俗的纷扰。万法齐观,归复自然,表示能够超越对事物的分别,回归到自然的本质。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真如法界的理解。泯其所以,不可方比,表示真如无法被言语所描述或理解。止动无动,动止无止,表示真如超越了对立的概念,无法被归类为有动或无动。两既不成,一何有尔,表示真如超越了对立的二元思维,无法被把握或理解。究竟穷极,不存轨则,表示真如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无法被限定或界定。契心平等,所作俱息,表示在契入真如的境界中,心念平等,一切活动都停止了。狐疑净尽,正信调直,表示通过消除疑虑,培养正信,能够达到真正的认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表示真如超越了时间和记忆的限制。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表示真如自己清净明亮,无需劳心劳力去追求。非思量处,识情难测,表示真如超越了思维和概念,无法被认知所测度。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表示真如是无他无自的,超越了一切分别和界限。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言语无二的理解以及对一切的包容和相应的观察。要急相应,表示要快速地与环境和他人相应。惟言不二,表示言语与实际无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表示一切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能包容的。十方智者,皆入此宗,表示无论是哪个方向的智者,都能进入这个领域。宗非促延,一念万年,表示这个领域不受时间的限制,一瞬间可以体验到无限的存在。无在不在,十方目前,表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体验到这个领域的存在。极小同大,忘绝境界,表示无论是极小的存在还是极大的存在,都可以超越界限,忘却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表示无论是极大的存在还是极小的存在,都无法被界限所限制。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表示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这段文字表达了对真实本性的理解以及对信心的重要性。若不如是,必不须守,表示如果不能理解真实本性,就没有必要去坚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表示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没有分别之处。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表示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表示信心与真实本性是不可分离的,互为依存的。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表示言语无法表达真实本性,超越了过去和未来的概念。
随喜功德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