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圆法师讲因果

护法居士如何得到吉祥

发布时间: 2022-07-03

图片

     有一类居士,久修不见吉祥,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结果,其中一部分放弃了信仰,一部分成了佛油子,经也偶尔念,法会也会像赶庙会一样凑热闹,五戒却不持,还有一部分就断定自己业障深重,拼命给自己加功课,结果搞得自己和家人都身心疲惫,甚至鸡犬不宁,让家亲眷属排斥佛法,乃至诽谤佛法成为一阐提人。

     二〇一二年,有位曾经和我同在我落发的寺院发心培福的居士,经过打听到河北云台寺找我。住了一段时间,有次她到客堂找我,让我给她开示解答她目前身体的病痛,家庭的矛盾,乃至不能满出家愿的困惑。我和她同在一座寺院发心培福三年,她认为我现在已经出家并且做了住持,受到这么多弟子的恭敬,而她也想出家,儿子儿媳却极力阻拦,是因为自己业障深重,不能像我一样有很大的能力做财供养,没能培起那么大的福报。现在儿子儿媳结婚的债务也还需要她来偿还,各种障碍。

     我问她,同在一个寺院,你回想,常住居士中你还和谁没有把矛盾摆到桌面过?而你何曾见过我和谁闹得脸红脖子粗过?当时同为居士,我心中也有不平,有时会纳闷:当你们坐在寮房,聚堆喝茶,论是非时,说别人也罢,在背后指点我各种不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们面前的桌子,坐的凳子,能够盘腿坐着聊天的床都是我供养的,寮房里抬头可见的衣橱也是我供养的,连房间的门都是我特意从青岛拉过去的。当你们在一起聊天,隔过窗户看到我干活忙碌的身影,有没有意识到我什么时候参与过你们的闲聊。我很纳闷:法如何入心?随喜赞叹怎么能只停留在嘴上,却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论供养,寺院建设大雄宝殿时缺资金,我回青岛,毫不犹豫卖掉了房子,供养寺院建设。当然,至于供养大小,有佛陀讲的“贫女供灯”的公案,应该你也听过。你虽然拿普通工资,能够供养的没有我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培不起福报来。

     论干活,你小时候在农村干过农活,而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市人,但是在寺院发心干活,从打扫厕所,到凌晨两点起床,去斋堂给大众做饭,到白天还要从山下往山上送水泥,拖钢筋,搬砖,我干的并不比你们从小在农村干过农活的人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干活不比你差,差的是我的习气没你重。这也是做居士时, 我基本不跟你说话的原因,我不能阻止你们的人我是非,但我可以远离是非之人。这些事情我本可以烂在肚里,永远不提,但是今天我已经是出家人的角色了,而且你又来请教,我就要告诉你,是习气漏掉了你所培的福报

     人和人相处,各有习气毛病,这很正常,但是不可以在三宝地争吵,和合是寺院兴盛,佛法兴盛的根本。当时同是护法居士,你好好想想你和我谁的是非多?所以我的福报积累下来的多,漏掉的少,而你培的福报漏掉的多,积累下来的少,这就是你身体不好,一身病痛,不如意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总是修不来吉祥的原因。

图片

     作为一个居士,想要有所成就,到寺院修学是必须的。超度要依靠清净僧团,修学要依止三宝之一的僧宝,培福要依靠清净福田僧,所以居士叫优婆塞(近侍男),优婆夷(近侍女)。“近”是尽心,虔诚的意思,“侍”是护持的意思,但是作为居士不能干涉寺院常住的事务,否则承受的因果是很可怕的。

     有一类居士,可能做的供养大些,就高高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却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一次,一位当地的居士经人介绍要来拜见供养,据说她到处供养寺院。在客堂,她见到我,合掌问询就坐下了,供养一万元钱,给我提供了一张写了很多名字的名单,这是他们团队一起凑钱做的供养。然后开始跟我讲他们修的是什么法门,如何殊胜,他们的居士团队多么吉祥,话里话外透露出恨不得让我跟着他们修的迫切。我只笑不语,她却越发来劲。

     说话间,侍者进来说,一位长期发心供养三宝的居士从外地开车过来,他知道师父有客人,到了后没敢贸然打扰,一直在外面等着很长时间了,着急回去,只要见师父一面就可以了。我说“让他进来吧”,居士进来后,顶礼问讯,说:“师父吉祥,我就是想念师父,来见见师父就高兴了,转到寺院账户一百万供养师父,师父随用,我不打扰师父,这就回去了。”

图片

     他走后,我给这位居士介绍,刚走的这位居士,参与了几个寺院的建设,人很好,学佛后生意也越来越好,他做了很多功德,但是坚决要求不要把他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说这样才能积荫德,既能福荫子孙,又能回向极乐世界成为成佛的资粮。正如《金刚经》所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接管云台寺时,寺院连院墙都没有,还欠着垫资款,但我到了以后从未开口化缘,都是这些真正对得起“大德”这两个字的居士,以他们为主发心修建到现在这样。

     这时面前这位居士的二郎腿拿下来了,坐的也矮了半截。中国有古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人不露相,露相非高人”。佛门讲功不唐捐,古圣贤讲积荫德。如果把所做善事功德换成了傲慢的资本,希望被世人赞叹,已经不再成为荫德,也就不再福荫子孙,利益后世,因为已经得到了赞叹的回报,这就是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这类居士被傲慢漏掉了供养培植的福报。《金刚经》也许能倒背如流,却不一定知道何为“三轮体空”的不住相布施。梁武帝建寺无数,广行布施,却因起傲慢心而错失善知识达摩祖师的摄持,正所谓“傲慢的山顶留不住功德之水”。虽然享受了帝王的富贵,却还是没有完全消除前世的业力而承受饿死的果报。

    来亲近出家人,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居士就可以指指点点,你念的经再多,学的再多,不是也舍不了头顶的三千烦恼丝吗?“僧宝”象征着佛法住世,出家人是弘法位,荷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功德不是在家人所能及的;在家人是护持位,只是辅助僧团弘法。出家人的戒律和规矩是在家人做不到的,不在其位不识其境,所以在家人没有资格去评判出家人的对与错,修的高与低。

     佛曾金口亲宣,他的出家弟子纵然毁禁破戒也仍然超胜一切世间外道。出家人纵然破戒,由于身着如来袈裟,又与清净梵行者同住,且经常闻思三学圣教,所以很容易发起惭愧而忏悔罪业改往修来。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会马上起来,在家人却并非如此。

图片

      还有一类居士最严重。有位居士从前年到现在,三年时间动了几次手术。一九年他经人介绍到云台寺培福(实际上当时并不知道怎样培福),到了寺院照样抽烟,却不知抽烟的果报本来就很大,佛在《楞严经》中专门讲到烟草的过失,在寺院抽烟的果报更是可怕。别人制止,他就怒目相向,还经常讲他以前在受皈依的寺院也抽烟,没人敢管,原因是他亲近的师父和其他师父起了矛盾,师父生气了,他就一直把那位师父打出了寺院。他的举动吓到了大家,所以他在寺院抽烟,做不如法的行为也没有人敢制止。

     我知道后就让他闻思五戒,因果,希望他发露忏悔。而他也因为夫妻不和,儿女矛盾而特别烦恼,我跟他讲,要深信因果,你已经在承受果报了。我也提醒他,你皈依的那座寺院,你也曾长年去,回想你认识的同修中,在寺院里守住口业,念经培福的是什么果报?而口舌是非,拉帮结派的又是什么样的果报?因果是不是真实不虚?你认真地一个人一个人地回想。而且个人造善恶业不止个人承受,家人也要承受善恶业的果报。所谓“前人积德,福荫子孙;前人造孽,后人遭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

    一般的学佛人,到某个道场参访,或者看到自以为不好的现象,喜欢妄加评论批评,或者自以为聪明而生出傲慢,失去了对三宝的恭敬心,这些都是忘了自己到道场亲近三宝,集资净障的初衷。

     佛的眼中众生皆是佛,菩萨眼中众生皆是菩萨,凡夫眼中佛菩萨也是凡夫。以凡夫的见解无法了知圣人的境界。所以,在还没有生出真正智慧的时候,在三宝殊胜对境前,千万不要生出轻慢心,这样特别容易造作诽谤、口舌的因。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


图片



图片

 感恩关注   六时吉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