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和愚者造业的差别
发布时间:
2022-07-20
师父讲因果丨智者和愚者造业的差别音频:00:0007:57“业不重不生娑婆”,今世在人道作为一介凡夫,我们累生累世一定造作过贪嗔痴慢疑五毒恶业。如果生生世世都在积累善业,这一世应当成佛成圣,而不是流转于六道轮回继续受苦。虽然同样造作罪业,但是智者和愚者造业却有轻重差别。愚者之所以为愚,是因为对三宝生不起正信,不明因果,无畏因果,愚痴无明而烦恼炽盛,三门造作恶业,难成菩提道果。即使有微薄的善根福报,却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私自利,不知感恩行善,积功累德,造作深重恶业。因愚痴而不闻三宝名,即使得闻三宝,却无有机缘学习因果,对所造诸罪无有任何愧疚之心,覆藏自己的过失,不知发露忏悔。对于新的善业又不能行持,现前即使有一些善业也被覆藏的恶业所染污了。所以,愚者对于微小的罪业也不能够脱离,如同苍蝇的翅膀沾上少许的水,就不能再飞起。“如少水投盐一掬,则难饮用,或如欠他一文金钱,不能还偿,渐被逼缚受诸苦恼”,如同向少量的水中投入一捧盐,水便难以饮用;或欠他人一文钱而不偿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被种种苦恼束缚。愚者造作罪业之后,不能及时发露忏悔,日积月累,恶业力一直增长,一日日、一年年、一世世,最后微小的恶业不断增长而成为重业。所以,愚者造小小的恶业也会成为堕入地狱的因。而智者能忏悔前失,防护后过,不藏诸恶,勤修善法,诸恶对治。有智慧的明理之人,知惭知愧,造了罪业之后,能够追悔以前的种种过失,并且以这个誓愿力,能够防护未来不造。智者能够坦诚发露,不覆藏种种的罪过,且能精勤地修习善法,作为诸恶的对治。如此,重业也会成为轻业。
世亲菩萨的传记中记载:世亲菩萨刚出家的时候,首先入了小乘的教法,诋毁大乘的经典,后来听到哥哥无著菩萨念《十地经》,深有感触,对自己毁谤大乘经典的罪追悔莫及,当时准备割去自己的舌头来表示忏悔。无著菩萨遮止他说,你以前用舌头毁谤大乘,现在用舌头赞叹大乘法,将功补过,把自己的舌头割去不再说话,有什么利益呢?于是世亲菩萨开始精研大乘的教义,造了一百多部大乘的论典,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世亲菩萨早年造了诽谤法的重罪,本来要堕入无间地狱,但是他能诚心发露忏悔,在认识罪过之后,以菩提心摄持,广大地造了很多大乘的论典,弘扬大乘法门,对治以前诽谤大乘的罪业,因此重罪轻报。智者和愚者在造罪业上有轻重的差别。智者造恶业虽然大,也能够从罪业当中出离;愚者造恶业虽然小,也会堕入恶趣。作为佛弟子,即生能够不堕恶趣而得人身,我们应当珍惜,庆幸自己修习佛陀的教法,学习因果论,才能够断恶修善,真正落实佛教的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可对治业障。在平常修法中,我们应当时常提醒自己,每天在睡觉之前,反思这一天中身口意所作诸业:身体所做、口中所说、起心动念。即使口中未说,身体没有付诸于行动,但是心里却起了贪念或嗔恚,都应该当下励力忏悔,不要让烦恼等不善业过夜。早晨起来也有简单的修法:回忆前夜所做的梦境,如果梦中造作恶业,也应当忏悔;梦中行持善业,得见吉祥,我们要供养三宝,回向众生。短短几分钟的修法,却可以积累功德资粮,并以此功德上供下施,消除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的恶业,断除堕入恶趣之因。以三宝为殊胜对境,通过读诵《八十八佛忏悔文》、念诵咒语发露忏悔,或者在善知识、道友面前发露忏悔,这些都是不藏诸恶,承认自己今世前生造作了很多的罪业,一切罪障皆忏悔,并发愿今后勤修善法,众善奉行,对治诸恶,如此方为智者。欲广福田,须净心地。即使对于细微的恶业,也要发露忏悔,前愆尽忏,后过永断。对于微小的善业,哪怕曾布施畜生一抟之食,也要将此善业功德乃至累生累世的善业功德回向众生,业可增长广大。佛陀以圆满无漏智慧引导众生趋入光明解脱大道,作为佛弟子,依照佛陀教言奉行,以身口意三门结合,口念真言、意住佛境、身体力行,修真炼道,最终果报自然是一切满愿,时时得到诸佛菩萨的护佑与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