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我们离安乐,就差一颗受过训练的心!

发布时间: 2024-01-0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


倒不是说物资越贫乏,内心就必定越安乐,物质生活丰富就必定让人痛苦。


这其实还是认为安乐与否完全由外在的物质决定,只不过与常人的思维相反,认为物资越少越快乐。


多数人却是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安乐就在于物质的积累、财富的增加,占有、享用的资源越多,就必定越幸福快乐。


现代社会有些人毫无顾忌地竞争、攫取物质以及各种资源,忙于追逐名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带有快乐的属性,能自然给人带来安全感、幸福感。


有些人过分投入地竞争、追逐,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追求幸福安乐,慢慢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相信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与人竞争、囤积名利。


图片


图片


如果有一天,没有比较,也无须抢夺了,便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除了物质生活外,还需要有精神生活,去抒发情绪、陶冶性情,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升华,获得内心持久的喜悦宁静。


图片


在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之后,我们仅再需要一颗受过训练的心,就能得到安乐。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


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


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再结果。


因因果果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活际遇。


我们的生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自以为独立,有想法,自由自主。而实际上我们的每个念头、一言一行,都被无数条件、无数因素限制、影响、塑造着。


无一不是条件的产物! 


图片


我们的概念、判断、推理乃至感觉、知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和成见的影响,像贪婪、嗔恨、傲慢这样的负面情绪,不仅伤害身心,而且使我们的认识远远地偏离事物的真相。


对其他众生的关怀,让我们的胸怀广阔,能以更现实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再任凭自己,沉浸在对困难和问题无意义的想象中。


很多时候,麻烦、担忧、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哪怕只是一个小问题,在闭塞、狭隘的心胸和眼界的“加持”下,也会变成无法承受的大困境。


慈悲是安乐之源,

也是智慧所在。

它让短暂而无法重来的人生有了意义。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示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