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法师答疑

消除违缘最快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4-10-0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消除违缘''

XIAO CHU WEI YUAN


>>>>


01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佛教中,有一个词叫“随喜赞叹”,我们要经常随顺别人的欢喜,知道赞叹他人。这样不仅有助于别人继续为善,也利于我们自身发心和效仿。


赞叹、随喜他人的善行,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修身养性方法,很容易为我们积累智慧资粮。


因为我们在赞叹、随喜他人的时候,清净心就生起了,内心的污染与杂念也就消除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心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会对你坏。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学会赞美他人,尊重他人,就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尊重,相得益彰,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种积极的助力。


图片

图片

SUI XI ZAN TAN

图片


02

< 学会宽容·懂得忍辱>


据经典记载,佛陀有位堂兄弟叫提婆达多,因嫉妒佛陀,几次欲加害佛陀。然而佛陀知道提婆达多一直企图伤害自己,并未对其产生嗔恨之心,反而一再帮助他。


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曾作《醒世咏》一偈,其中写道:“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忍辱柔和”被他尊为为人处世的妙方,足以见出宽容忍辱的重要性。



KUAN RONG REN RU

图片

图片



03

<诚实谦恭·正直厚道>


“菩萨有四法得离诸难,值无难处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萨谦逊,其心柔软,凡见众生常言善来,和颜悦色先意问讯,与之共语,言常含笑……”


从中可以看出,以谦逊待人,心地柔软,和颜悦色,别人就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和你一块共事。


“敬人者,人恒敬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诚实谦逊,这样才好相处,才好共事。诚实谦逊和正直厚道一样,都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如果对人不诚实,对人不厚道,很难与人交心,建立起深情厚谊。佛陀在经中,一再告诫弟子要诚实守信、厚以待人,要求佛弟子们要言行如一。


我们不仅要在行为上诚实谦恭、正直厚道,还要在言语上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不可去造作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好的行为。


这同样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宽容,懂得忍辱。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若能多一分宽容,便会少一分纠结;若能多一分忍辱,便会少一分烦恼。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只有学会宽容,懂得忍辱,我们的生活才会多些风平浪静,少些许狂风暴雨。


图片

图片

图片

QIAN GONG

 HOU DAO 


04

<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闲谈莫论他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比如佛教中“十恶业”中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与“口”最相关,嘴不把门常论是非,常常给别人带来诸多烦恼,也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


多说赞美的话,多随喜赞叹他人的德行,就容易成就自身清净的心口意。


真正的修行之人,不会去关注他人的是非,而会一念不生、一念不起,精进地用功办道。


05

<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按传统来说,建立关系称之为结缘,彼此曾有过接触的关系称之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之为善缘,不涉及私欲的关系称之为净缘,结下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之为“广结善缘”。


正是因为人去广结善缘、乐于助人,才会成就幸福快乐。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想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需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


图片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载,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