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能了生脱死,
一定是努力修行的结果。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人真幸运,
这个人太侥幸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没有什么侥幸,都是努力的结果。
邓隐峰禅师·苦苦参究
唐朝时,有一位邓隐峰禅师,他游走在善知识之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参究,只要有疑问,只要有想不通,就苦苦参究,踏破铁鞋。几十年这样用功下来,最后得利了,他的功夫就是佛法的智慧已经和生命合一了。
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他前往五台山,途中经过淮西,被吴元济的叛军阻挡去路。正当官兵和叛军双方胜负未分、苦战之际,他显现神通,把手中的锡杖掷上虚空,自己飞身而过。两军也因此休战了。
他的神通不是自然而来的,也不是前世修的,你看他这一世如何用功就知道这都不是偶然的。所以经典才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如果真的话,“果”一定会如影随形。
我们平时提起正念来,不要看每天都啰嗦这些事,就觉得好像很普通一样。关于解脱道的事是很伟大的,让我们每天能够提醒自己正念的话,这是很少见的。所以有一些法师也说,我们大乘佛法,哪怕提提名字都是不容易的,若干年之后,可能连大乘经典的名字都听不到了。
我们现在还在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真如法界”“诸法实相”“胜义谛”“第一义谛”“性空真如”……现在听到,要竖起汗毛,像触电一样。每听到一句,触电触一句,要这样子才行,保持这样一种对法的感恩、敬重。
这样你转而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才不会嫌麻烦,才会觉得每一句都没有重复,每一句都可以酬答时空,可以对得起我们的人身。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真理,皈依真理……,哪一句都不是多余的,哪一句也不是重复的。对于你来说,每念一句,就像一块金币“啪”投在你生命的银行里。你就多念吧,你多念一句,就会多一块。所以祖师说“念佛法门如箭射大地,箭箭向矢”,箭箭都不会虚发的。
我们从持名地念,以惭愧心、忏悔心去念,念到有一天能够有一点智慧,你心地的真实意地跟无量光无量寿契合了,心本然的自性光明跟你所念的名号是一元的了,那就真正地南无阿弥陀佛了。能念所念一如同体,如人归家。这样就了不得了。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载,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