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祖师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天台宗 > 天台宗祖师

二祖建立中观北齐慧文大师

发布时间: 2022-07-01

南宋沙门士衡编

 

二祖北齐尊者,讳慧文(德行未见本传)当齐高之世(齐是国号,高谓高祖渤海人也,姓高氏,齐大夫高奚之后,高欢次洋方受魏禅,都邺在相州,即北齐也),独步河淮(无竞化者,故云河北,淮谓南,行化于世),法门非世所知(明所证既深,非余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尊者法行于世,如履地不知地之厚,戴天不知天之高),尊者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准付法藏,龙树是金口祖承第十三师,尊者横承禀以为师也,故翰林梁肃曰:“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遂用权略制诸外道,乃括十二部经,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北齐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斯言尽之,后学尊敬不敢正斥其讳,以北齐尊者称焉。”《天台九祖传》

慧文大师(北魏时人),俗姓高,他的佛教活动,大约在东魏和北齐之间(534--577)。

当时北方政乱迭起,战祸频繁、道路梗塞,佛法未能畅行。北方盛行小乘,多修七方便观门。师曾依慧师受学,每用踏心内外中间,求心不可得,泯然清淨五处止观法(五处即顶上、髮际、鼻柱、脐间、地轮)。

后来修习觉心重观三昧、灭尽三昧、无间三昧,于一切法,心无分别。师夙植德本,天真独悟。因阅读《大智度论》至三十卷引大品云:“欲以道智具足道种智,当学般若;欲以道种智具足一切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气,当学般若。”接著自设问答,解释其意。问的大意是说:一心中得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才断一切烦恼及习气。现在为什麽又说,一切智即具足一切种智,用一切种智断烦恼习气?答的大意是:一切智、一切种智,实在是一心观中法尔(自然)具足。这裡为使人对般若波罗密容易明白信解,所以次第差别说。

还有所谓一心中得,也存在初中后次第心相,好比一心有三相:生、住、灭。又如心、心数法及不相应法行,也是如此。现在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气也是如此。师依此文,以修心观,体会到论中所说,三智实一心中得。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此观若成,一心三智,双忘双照,即可证入初住无生忍位。

又因读《 中论 》 第二十至四谛品第十七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大悟,顿了一切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

师于高齐之世,聚徒众千百馀人,专修大乘,独步河淮之间,当时无人敢与师抗衡、竞化。师所证境界,也非世人可以测知。学人仰之,如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师以此心观法门,口授给三祖慧思,思秉师教,弘化南方。师之门人,在北方弘法情况,则湮没无闻。慈云(遵式大师)赞师:“得龙树一心三智之文,依论立观,于兹自悟,岂曰无师”,也就是说,他以龙树为师。故列位台宗二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