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镜子里,所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自己的投射。
在镜子里,所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自己的投射。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心理投射”,即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即道德评判,去衡量对方。
在我们熟知的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中,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逶迤在地,就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和尚微笑不语,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亏了,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
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境来看佛印呢?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粪,所见皆化为牛粪。”
其实,这就是一种投射,简单来讲就是眼之所见皆源自内心,内心如何,所见即为如何。如果是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投射为犯了错的人,投射者还会在心里看不起对方或者生对方的气。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人和事物都是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我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好,说明我内在也有同样美好的特质;而我若看不习惯别人在镜子里展现出来的样子,说明我自己内在的不完整。

心理投射有四个法则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你在发掘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一个很暴躁的人,你会认为别人总惹怒你,自身容易在外界看到很多让你愤怒的理由。你是一个仁慈的人会觉得其他人也是仁慈的,一个心眼多的人,总觉得很多人都在算计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相处很好的人,反映了喜欢并接纳的内在自我,你觉得是喜欢的人。相处不好的人,往往反映了内在不接受的一部分自我,你觉得是不喜欢的人。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法则四:你想管控别人,自己就会被管控。
如果你试图去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你控制别人的时候,如果他不按你的说法做,你会愤怒会不满,某种程度上,你的喜怒哀乐也被你想控制的人控制了。在现实生活中,在婚姻家庭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明白了“投射”是什么,我们就能透过“投射”的影像来了解自己。
其实,所有人的四周都是一面十分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和自我的需要,即我们看见的并非外面的世界,而只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谁都知道,在镜子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仅仅是我们自己。
罗睺罗初出家时,因为年龄尚小,非常调皮。佛陀见状便问他:“镜子有什么用?”“用来看自己干不干净!”佛陀随即开示:“佛法就是这面镜子!”
在一举一动之前,要多多反问自我:这样做、这样说、或是这样想,会不会害人害己、导致痛苦?若是,则切不可妄为;若不是,且能让人得到快乐,就应该多做。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从镜子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因为照见的就是佛,当然可以显现出佛性。
人与人之间有着奇妙的缘分,投缘、彼此增上的是善缘,互相造成困扰、烦恼的是逆缘。
如果能选择,大约多数人,都愿意与自己喜欢的人相处,但即使再亲近的人处久了,也能发现彼此的诸多毛病。
所以,最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不是随着自己的喜好亲近或疏远,而是以周围人为镜子,看清楚自己的内心,及时反省,调整,改善。
如此,不论何种缘分,都是生命的增上缘。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 静侯您的文章布施!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 静侯您的文章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