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丨闪耀智慧光芒的佛教成语系列(3)——水中捞月

发布时间: 2023-01-08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今天开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启发意义。



水中捞月



图片



出处



见《涅槃经·疏私记》:“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提树枝。汝提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言。辗转相提。未至水。猕猴重。枝折堕井死。而时树神便说偈言。是等呆捺兽。痴众共相随。唯自生共恼。何能救世月。”也见于《僧祇律》。




图片



释义



佛告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月影,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树,就说:“我捉树枝,你们捉我尾,一个个相连,就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于是众猴辗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进井水里了。




图片



成语寓意



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为是、分不清是非虚实、害己害人的邪师。


以后用来比喻追求表面虚幻的事物,徒劳无功。


元僧行端《题水月猿图》云:“水中明月轮,可现不可觅。猕猴徒自狂,触破寒潭碧。”


群猴之所以捞月,是因为痴迷之故,错将水中之月当实体,最终“触破寒潭碧”,为“惑”而献出生命。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人生的行途,谁人不曾困惑,我们正是在困惑与通达交织的心路上,踽踽而行。重要的是,我们要常常在困惑时,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哪些到底是真正值得自己追求的,找准目标去努力,否则不仅会虚度芳华,更可能会“触破寒潭碧”。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