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启发意义。
春天虽繁花似锦,但花开有期,花谢花飞花满天也不失为另外一种美景,那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种独特的花——镜花。
“镜花水月”喻世间实相,亦作“水月镜花”。
这个典故出自佛家十喻。
《大般若经·卷一》:“于诸法门,胜解观察,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
《大智度论·卷六》:“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各种法门,如果用殊胜的见解(真如佛性之理)去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都在说明诸法(万事万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处于因(主观或主要条件)、缘(客观或次要条件)和合的变化之中;或言动态平衡之中,细一分析,事物一时一刻也没有静止,而人们往往造成错觉,认为它们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如暂时出现的幻象、阳光下似野马奔腾般的尘埃、梦、水中之月、响声(响)、眼病昏花、影子、镜中之像、变化之事和海市蜃楼一样。以上十种比喻通常叫做佛家十喻。
其中,“镜花水月”中的“镜”就是这十喻中的“像”“镜中像”,经中常用“镜中像”来比喻“缘生性空”的道理。如《诸法无行经》卷上谓:“譬如镜中像,虽可目见而无有实。一切色亦如是。”
总之,万物只是心、境相对而造成的无穷变幻而已(同上,卷十六)。“镜中像”亦作“镜花”,“花”指“空花”,往往与“水月”连用。佛经上以月喻佛身,以水喻众生之心,谓一佛能应众生之心而化现种种身形。“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华严经》)曹山本寂禅师说得很简捷:“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又净土宗提倡“念佛法门”,以“水月”喻说“自心作佛”(《观无量寿经》)之理:“念佛因缘,如来宝月现于心水。”(《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表明水清则月临,心静则佛现。《涅盘经.圣行品》谓:“如水中月,水动则动,犹如画像难成易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难发易坏。”
后来,多用“水月镜花”比喻虚幻缥缈、空灵幽深的境界。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