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柳敬亭是一个才子,学问很好,人也很好,当时只有十九岁。他的祖父柳若谦是扬州一个很有钱的大富翁,乐善好施,是一个大善人,很受当地人尊敬。
这一年柳敬亭带着书僮去参加京城大考。途中遇到秦起云,两人一见如故,结伴去京城赶考。一路上,切磋学问,彼此都很佩服对方。
考卷最后一题是对联,柳敬亭看了上联,心里吓了一跳。“炭黑火红灰似雪”,这七个字包含三种颜色,都是指同一样东西,是很不容易想出来的上联。
他一直想怎么样对下联,想了半天束手无策。这时候夜已经很深,想不出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梦里有个老人家来问他说,“你考得怎么样啊?”就把卷子看了一遍说:“你这里边还有很多错啊!”就跟他讲哪里有错,该如何改,柳敬亭心里想,这位一定是神仙!就赶快问:“老神仙,您叫什么名字啊?”老人说:“我叫浪依离。”
柳敬亭又问:“真的吗?有姓浪的吗?我记得《百家姓》里没有这个姓啊!”老人说:“不要管这个姓!你对联到底写出来没有?”柳敬亭说:“写不出,我想半天还是无言以对。”
老人就说:“这个上联写得很好,但是应该还是可以对得出来啊!你想想看,你们家有没有田地啊?”柳敬亭说有良田三百亩。老人又问:“那秋天的时候种什么呢?”他说种麦子。
老人就笑了:“这个麦是什么颜色呢?磨出来的麸皮是什么颜色?面粉又是什么颜色呢?”柳敬亭一听,马上拍桌子站起来说:“我懂了!我懂了!”他这一拍桌子就醒过来,醒过来发现只是一场梦。
他就根据梦里面所得到的,赶快开始写。把错的改一改,把奇联的下联也写出来:“麦黄麸赤面如霜”。七个字把同一个东西、三种颜色都对出来。
三天后主考官去见乾隆皇帝,奉上三张考卷,其中秦起云学问最高,柳敬亭对出了奇联。这个下联是考生里唯一对出来的,他就报告给皇帝。
乾隆皇帝仔细地看这三张考卷,心里想秦起云为状元、柳敬亭为榜眼。拿起笔,秦起云的试卷在左边,柳敬亭的在中间。
乾隆皇帝持笔越过柳敬亭试卷,看到卷上的对联,心中微微一动:“这奇联真是鬼斧神工!”就在这一念之间,饱蘸朱砂的笔,落下一滴朱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个字上面。
乾隆皇帝不由笑道:“天意啊,文章不及秦起云,造化难敌柳敬亭!点这状元可真是天意啊!”
这个喜讯传到柳家,大家都来道贺。柳敬亭回到家,将梦中之事讲给家人,祖父柳若谦感慨地说:“这都是祖上积德,子孙获得这么好的报应。”
转眼一年,春天又要耕田。柳若谦就到田里看看,刚好又看到田里那个没有碑的坟墓,埋了一个很穷的书生。
这位书生一生都贫穷潦倒,死后家里也没钱帮他安葬。大家都知道这个柳老太爷是个很好的人,所以这位书生的后人偷偷在晚上把书生的尸体埋在柳家的田里面。
柳老太爷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拿出很多钱给这位书生的后人,让他们谋生。
每年到了春耕的时候,老太爷总会请耕地犁田的人,“要靠旁边一点,靠两边犁,不要伤到坟墓。”这一年农夫又来问老太爷:“今年怎么样呢?”老太爷就说像往年一样:“让一犁吧!”
这个话刚出口,自己听到这个“让一犁”,跟孙子梦里面那个老人家叫着“浪依离”,听起来很像!原来那个海浪的“浪”,就是让开的“让”,就是犁田的时候靠旁边一点,他忽然醒悟了。
这个祖父就赶快准备了很多香烛供品,焚香后对坟墓叩拜,又赶快做墓碑立在坟前,上面刻字“恩公让一犁之墓”。
轮回路上的资粮从哪里来?是修持佛法、戒恶修善、积德行善积累下来的。
我们修行所积累的福报资粮,不仅可以留给自己的来世,还可以留给子孙。
司马光在家训中这样教导子孙:“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讲的就是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读;留钱给子孙,未必守得住,还会招祸患;留给子孙最好的是德,积功累德,后代一定会有好的果报。
福报可以传承,但传承福报是门深奥的学问,如果你掌握了,再把这种知识传给你的子孙,那子孙就会一代一代都有福报,受用不尽。
《地藏经》里说:供养父母舍一得万报,供养三宝舍一得无量报。我们以圆满的三宝为对境,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践,以修行“身口意”的善行来供养佛,我们的生命就会跟佛连在一起,叫“皈依佛、南无佛”。
一旦融入佛的圆满功德海,我们就能转有漏的福报为无漏的功德,转不圆满的世智辩聪为无上的圆满智慧。
这时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家人的命运就会转变:回向父母,父母的身体就会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报就会增加。
你改变自己的时候,你的亲人也会被改变;你修了福德,具备了福德,就能把这一份福德拷贝给他们。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