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丨闪耀智慧光芒的佛教成语(49)--改邪归正

发布时间: 2024-05-1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仅从数不胜数的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成语就可见一斑。小编为大家整理推出“佛教成语”专栏,以期能给各位带来思考启发。

图片


这则成语跟梁武帝有关。


梁武帝萧衍宣布自己改奉佛教的时候,还诏令全国的“公卿百官,侯王宗室”,“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应该舍弃欺骗人的“邪道”,信奉真正能使人得到解脱的“正道”。


梁武帝本人可以说是“舍邪入正”的表率。他自称“三宝之奴”,亲自为《大品般若经》《大涅槃经》《净名经》等做注疏,亲自制定《涅槃忏》《大般若忏》等忏文,甚至亲自登殿讲经……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梁武帝曾经四次大张旗鼓地“舍身”同泰寺,使他“舍邪入正”的活动达到了高潮。


图片


宋代释道原编著的《景德传灯录·五祖》中记载,印度禅宗五祖提多迦尊者对当时还在修行神仙法门,后来成为六祖弥遮迦尊者说:“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意思是: “你说的没错,我们的确分别那么多劫了。现在你可以舍弃你修的邪道,归正道,入到佛乘来了。”


图片


梁武帝所说的“舍邪入正”,后多作“改邪归正”,用来表示不再干坏事而走上了正路,指重新做人。


历史上关于改邪归正的典故,小编想到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凶暴强悍,被人视为祸害,后来他幡然悔悟,改邪归正。他为百姓杀虎斩蛟,自己洗心革面,发愤图强,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最终为国捐躯,成就英名。


图片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