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佛教故事

戒是在意最微小的因果

发布时间: 2025-07-06



图片













戒为师











小恶也能生大苦

苦苦



著名画家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他曾回忆恩师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委托大师书写墨宝,就寄了宣纸给大师。大师写完之后,竟写信来询问如何处理剩余的宣纸。丰子恺给大师回信,随信附上了回信的邮票。邮资有剩余,大师又把剩余的邮资悉数退了回来。此事之后,丰子恺再有什么事委托大师办理,一定会注明:纸张、邮票等如有多余,都送给师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世俗常理来看,以弘一大师与丰子恺的师徒关系,这种小事大可不必这样认真。可弘一大师对于持戒,从不懈怠。他始终认为“小恶也能生大苦”,所以在很多人眼中自讨苦吃的事,大师却处之泰然。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持戒呢?


受戒已是难得

图片

“戒”是修行的基础,没有“戒”就不会有“定”,也就没有智慧的生发。


末法时代,信奉皈依佛法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接受三皈五戒,已经很不容易,值得称赞。很多佛子遵守五戒、受持八戒都很虔诚,可以说“杀盗淫妄酒”绝少存心冒犯。


莫以恶小而为之

图片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修行更进一步,就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在持戒上,就是要注意细小的过失。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微小的懈怠放任,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坏习惯,让修行功亏一篑,正如《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弘一大师书法作品


可实际修行生活中,我们又不愿意对自己“太狠”,还经常自我开脱,到底为什么呢?


无心之过

走路开车会伤害了很多虫蚁性命。我们会自我宽慰并不是故意杀生犯戒,只是无心之过。但不犯杀戒,也有命债。那么在其他时候,就可以尽量注意了。

迫不得已

很多人要谈生意,搞公关,完全杜绝烟酒应酬,很难做到。甚至佛子食素,想找到一家“合格”的素餐厅也很难。这样一想,沾点荤腥,吃个肉边菜,也纯属迫不得已。

下不为例

搞卫生发现小强,只能干掉;因为看不惯某些现象,与人在街边争吵……在事情已经发生,我们会安慰自己“下不为例”,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以求心理安慰。

善意谎言

出于面子,编织“善意的谎言”,只为掩盖窘迫。但有时,一个谎言要用两个甚至更多谎言才能自圆其说,“小谎言”越编越大,最后不可收拾,引发了蝴蝶效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子恺漫画


持戒是对因果负责

图片

弘一大师曾手书“以戒为师”,来作为自己与弟子的警醒,并时刻以身作则。自古以来,越是有成就者,如大德高僧,越是对微小的恶业极为警惕,力求所行圆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弘一大师书法作品


总之,时刻谨记“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意微小的因果,才能避免和断除罪报的积累,最终才能收获圆满的“善果”。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