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十二星座里有个“摩羯座”。所以,在佛典里看到“羯摩”二字时,很容易就读反了,以为佛教中也有个“摩羯”。其实,二者毫无关联。
不仅普通人,就连很多信众也说不太清“羯摩”这个概念。即便如此,戒子却知道“羯摩师”这个称呼,他是自己修行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位重要引路人。因为在受菩萨戒时,必要有“三师”,即得戒和尚、羯摩阿阇梨和教授阿阇梨。
羯摩阿阇梨又称羯摩师,负责主持授戒仪式,是居士受戒的正缘。若无羯摩师秉承圣法,则法界善法无从生起。因此,《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上才说:“受戒、忏重、治举、诃谏,事通大小,情容乖舛, 自非一白告知,三法(羯摩)量可,焉能辨得?”此外,在《无畏三藏禅要》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若人犯七逆之罪,师不应与人授其戒法,应教其人忏悔。”就是说有七种重罪的人不能受戒,其中就有一条“破羯摩转法轮僧”。
“羯摩”梵语为Kamma,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是作授戒、忏悔等的一种宣告仪式。简单地讲,羯摩就是“办事”。僧伽中办事要通过会议,所以羯摩就是指“会议办事”,依据佛法的制度去办佛所教导的事。正如《撰集百缘经》上说:“我独为尔营理僧事,令汝等辈安隐行道,今复返更不听自恣布萨羯摩。”
古代丛林中,有什么事要办,需要在某一范围内的全体僧众集会讨论决定,报告开会目的,提出议案,僧众讨论,口头表决。特别重大的事,比如受戒、给某位僧人处分等,需要表决三次。
单白羯摩: 针对不必征求同意的事,向大家宣告一遍即可。
白二羯摩: 宣告一遍,再说一遍,征求大家的同意。
白四羯摩: 也即一白三羯摩。先作一遍宣告,再宣读三遍,每读一遍,就征求一次大家同意。三羯摩后,大家都没有异议,就宣布羯磨如法,一致通过。
可以说,羯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会议形式”,是佛教的重要创造。僧团有羯摩,才能遵守平等精神,公正处理事物,达到“六和敬”。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