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喻经》是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译 文
譬如五个人合买了一个婢女,其中一人吩咐婢女说:“给我洗衣服。”接着有一人也说要她洗衣服。婢女就对后面这个人说,要先给前面的那位洗。后面的这个人生气地说道:“我与他共同买了的,为何要先他给洗?”于是他就将婢女打了十鞭。就这样,五个人就各打了她十鞭。
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也是这样。众生身体是以种种烦恼为因缘合成,而这身体中的五阴常常用生、老、病、死等无穷无尽的苦恼在鞭打折磨着众生。
省 思
故事中的五个人就如同五阴,这个婢女就比如是受五阴炽盛之苦的众生,如何摆脱五阴之苦呢?在《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二)》 佛陀早已给出了答案:
有一日,佛的侍者罗陀比丘请示佛陀:“世尊,所谓‘众生’者,何以名为‘众生’呢?”佛陀告诉罗陀比丘,众生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有所分别执着、爱缠纠结,无法摆脱五阴的束缚。当知“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将坏散、消灭。若能了达五阴假有终将坏散、消灭,就能断除对五阴的爱欲之心;当爱欲心除尽之时,就是苦的尽头。
譬如聚落之中,有许多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起游玩,他们以土沙堆成城堡、房舍。当他们完成后,对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产生了贪爱、执着的心。由于心生贪爱、执着,当爱着之心、欲爱之心、爱念之心、渴爱之心仍未尽时,就会守护这些土城堡、土房舍,不忍舍离;甚至还会认假为真,声称:“这是我的城堡、这是我的房舍。”
如果孩子们不再对土城堡、土房舍有爱着、欲爱、爱念、渴爱之心,知道这些都只是土沙做成、都是假有的,认清真相以后,便以手拨动、以脚踏踩,使之消失、坏散。因为孩子们已了知土城堡、土房舍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不会再起爱执之心。如果知道“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终当散坏、消灭,对其爱着之心必会终止;无有爱着之心,便不会受苦;不再受苦,便能远离诸苦。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贪、嗔、痴等烦恼,皆源于自心的妄想,不了解五阴是幻有,而产生种种贪爱、执着,由此贪着而造作种种恶业,于六道中无有出期。如能如理思惟“五蕴皆空”的道理,时时以智慧心回光返照,不攀缘,不颠倒,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执着,得到真正的解脱。
原 文
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
五阴亦尔。烦恼因缘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事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