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小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法雨甘露 > 百喻小故事

百喻小故事丨(九十一)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发布时间: 2024-11-2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喻经》是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PART.01

图片

“充满期望,总觉得不满足”


图片


从前有个穷人,有一点点儿财物,看见了大富翁,便想与他们一样富有。但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他虽然是有那么一点点儿的财产,却想把它们扔到水中去。旁边的人对他说:“这些财物虽然不多,但也可养活你数日,为何无端端把它们扔到水里呢?”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虽然能够出家修行,但得到的供养很少,心里总是充满期望,总觉得不满足,不能与道德高尚的人获得同样的供养。看到那些久修有德之人,因为学识渊博而得到众多人的供养,就想与他们平起平坐。由于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心里就感到忧愁苦恼,于是想要放弃修行之路,就像那个愚人想要与大富翁比肩,却反而丢弃了自己的财物一样。 



图片

“放下攀比的心,专注于修行”


PART.02


图片


《百喻经》中的第九十一个寓言,讲述了一位贫人因羡慕大富者的财富,而欲将自己仅有的财物抛入水中,以期达到与大富者“共等”的荒谬行为。


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我们或许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初入佛门,心怀壮志,渴望迅速成就,与那些修行多年、德高望重的前辈并肩。然而,现实往往不如人愿,往往因为资粮不足,或者根基浅薄,而难以获得与前辈相同的利养与尊重。此时,若心生不满,怨天尤人,甚至因此放弃修行,那便如同那位贫人一般,自弃己财,失去了修行的真正意义。


佛法修行,重在内心的净化与提升,而非外在的利养与名声,盲目地与他人攀比,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如《金刚经》所言:“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真正的修行者,应超越物质的束缚,不执着于利养的多少,而是以慈悲心、智慧心去修行,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是值得珍惜的资粮,正如那位智者所言:“此物虽尠,可得延君性命数日。”


放下攀比的心,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以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实践、感悟佛法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修行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PART.03

图片

“如彼愚人欲等富者”



图片


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傍人语言:“此物虽尠,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虽得出家,少得利养,心有希望,常怀不足,不能得与高德者等获其利养,见他宿旧有德之人素有多闻,多众供养,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怀忧苦,便欲罢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者,自弃己财。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