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教师节,在礼敬天下老师的同时,禅修之人也应该明白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教育——佛陀对众生的教化,最伟大的导师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学是一种因材施教,无数善巧方便的教育方式,是生命提升的教育,是人格改造的教育。 佛陀一生不断追求真理,并把所觉悟的真理无私地传播给人类。佛陀对于能够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给予调教;对于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摄受;对于懈怠不知精进的弟子,激励他上进;对于过分刚猛的弟子,则教以缓和。 佛陀对弟子的爱护是无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对象则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等。佛陀的弟子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也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以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 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无有生灭,佛陀为了度众,才应现这些灾难,主要是为让众生明了业报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恋有为色身,而能断恶行善,获证永恒法身。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岁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临入涅槃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佛陀进入涅槃,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 佛陀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告诉弟子: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佛陀并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悟处、说法处、涅槃处,最要紧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佛陀进入涅槃,遗体荼毗后,留下舍利八斛四斗和三颗佛牙。舍利被分成八份,由与佛陀因缘深厚的八国各取一份,建塔供养。 佛陀出生在社会阶级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于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战,不只是尊重人权,且尊重生命,更进一步肯定每位众生都同等尊贵、都具有成佛的性能。 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传教生涯里,应该得度的已经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为他们种下未来得度的因缘。 佛陀虽然应身已经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遗留的伟大教理,却能永传人间。 佛陀是我们人格最高的模范,是我们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更是众生的救主! 值此教师节,让我们以虔诚心、恭敬心感恩诸佛菩萨! 感恩老师 感恩历代祖师大德! 感谢每一位老师! 感谢一切善知识! 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战争消除,正法久住,发心善信所愿皆遂,早成佛道。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