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 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恰逢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 代表着佛菩萨圆满的智慧 人们常把这一天 和月光菩萨联系在一起 使得中秋节的吉祥氛围更加浓郁 同时也体现出 人们对岁月静好的珍重与向往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礼记·月令》上说: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说法也比较多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习俗 《礼记》上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 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和文人也相继仿效 逐步传到民间 第二种说法是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八月中秋时节 各种农作物陆续成熟 农民为了庆祝丰收 表达喜悦的心情 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说法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 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北宋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 取团圆之义 至明清时中秋节 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 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的习俗 古时候中秋节的习俗很多 活动也很丰富 如祭月、赏月、拜月 观潮、燃灯、猜灯谜等 形式虽各不相同 但都寄托着人们 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节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留下了众多的传说故事 除了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故事 也在民间流传甚广 寄托了人民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佛教的中秋节 在佛教当中,八月十五和二月十五 这两个月圆之夜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二月十五中春之日, 是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日子 而八月十五则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 预示着无论佛陀化身住世与否 佛陀无边的智慧都是 那么清净,那么清凉 普照着一切众生。 《佛说月喻经》曰: “皎月圆,行于虚空,清净无碍。” “犹月行空,清净无碍。 譬明眼人,涉履诸险,离诸疑惧。” 这里指出 佛性本自清净,犹如明月行空, 修行者一旦悟得, 则可不疑不惧。 烦恼渐断,智慧渐增, 自知自觉逐步提高到最圆满的境界, 这一过程就好像是 从初一到十五逐渐圆满的月亮。 从月亮的本身及其圆缺之表相, 可以体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的大乘佛教教义的精髓: ☉ 月亮的本身就是自觉。 ☉ 月光的普照,众生的受益,就是觉他。 ☉ 月亮本性的皎洁、真如、常在就是觉行圆满。 无论是闻思和实修,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 与佛教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弟子们在和家人团圆之时, 勿忘中秋佛法要义,善用如此良辰, 令自己和家人共同趋向圆满解脱道, 以更加精进的修行来 感恩佛陀,利益众生。 中秋节承载了人们 对亲人的思念 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一天也是 月光菩萨圣诞 值此殊胜之日 祈愿月光菩萨加持 众生消灾延寿,福慧增长 大家合家团聚 幸福美满,身心康泰 所求顺遂,事事吉祥 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 内心如皎洁的月光,柔和安宁 愿力如月光普照大地,无私包容 行动如月亮运行轨道,自律坚定 智慧如皓月当空, 明朗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