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丨是什么偷走了现在年轻人的精气神?

发布时间: 2022-09-09





图片



什么是精气神?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养生就是养精气神。现在很多时候,说到养生变成了养身,补身体了,但真的补到位了吗?真正的病因找到了吗?




现代人气血亏虚的原因



PART


01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


这个大家听得非常多了,因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的时候,你不睡,怎么可能不气血亏呢?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洗澡还有一个忌讳就是不要早上空腹洗,一般人可能不觉,但对于气血亏虚的人,这个影响就明显了。这类生活习惯,看着很小,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常年积累下来,对人的影响很大。


图片


PART


02

过度追求刺激也消耗气血


什么叫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方说,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喝冰饮料等,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的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


什么叫做过度追求?现在很多人因为压力较大,会不自觉的用这些方式释放压力,甚至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如果自己有瘀滞,短暂的释放可以有助于打开内在的淤积,但若过于频繁,这种释放会过度消耗人的元气,如此自己可能反而更觉得容易疲累!


图片


PART


03

快节奏的生活消耗气血


另一个消耗我们气血的原因就是快节奏的生活。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的消耗能量。

人类的趋势注定是会越来越快的,因为工具在发展,技术在发展,
但是我们的身体跟得上吗?我们的气血功能跟得上吗?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图片


PART


04

情绪消耗气血最大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我们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


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无病且高寿,修行人修什么?修的是心,他们的法门说到底是静心的法门,六根清净,逍遥尘外,说到底是一个减字。


这个“减”不是“压抑”,不是我生气了,憋着,假装不生气,而是把自己的情绪波动的上限和下限调宽,让自己尽量保持平和。心主“神明”,同时“心”主血脉,当自己的心安定,气血自然就处于少消耗的状态。



PART


05

乱七八糟的饮食消耗气血


所谓“物质丰富”,不代表每个人真正的气血都充盈。很奇怪的是,现代饮食丰富多样,尤其是五花八门的肉类做法,人的口腹之欲过盛,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这些营养过剩也会偷走我们的气血。


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人体就要把这些营养垃圾清除掉。好比拿进来一样东西要费力气,搬走一样东西也同样要费力气。


古中医补气血首先不是去下补药,而是要先调平衡理循环,阴阳平衡了,循环通畅了气血自己就会生长。很多人吃完药之后说感觉很累,想睡觉,我说想睡你就睡,这是气血亏虚的人该有的反应,说明人体回到蓄养状态了。



到底怎么补气血?




图片


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


可现在的人不喜欢听这些话,喜欢听奇技淫巧,比方说又出了什么新药,又有什么新的养生方法,这也是世道人心机巧太过所致。这个问题古来有之,当年乾隆皇帝请一个百岁老寿星来请教长寿之道,老寿星说的也是这些。

乾隆不悦,说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寿星的回答是,八十岁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因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长气血。



怎么样才能健脾胃?


PART


01

健脾胃建议运动


图片


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


PART


02

养脾胃可以用食疗

(一)山药

其味甘,性平。 入脾、肺、肾经,《神农本草经》言其能“补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功能。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


图片


(二)小米

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入肾;脾;胃经,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民间亦多有“小米养胃”的说法。


图片


(三)薏米

薏米味甘淡性凉,入脾、胃、肺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功效。如果自己脾气虚弱,湿气较重,可以将山药或者党参,搭配薏米一起来煮。

图片


PART


03

养脾胃可以用艾灸


足三里、中脘、关元、内关等,是治疗脾胃虚寒类胃肠病中常用的穴位。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除了中脘穴外,还可以配合关元穴以温肾培元。


图片


此外,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亦是临床常用保健要穴,为胃之合穴,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效,《四总穴歌》言“肚腹三里留”,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个体差异性,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及时就诊。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青岛观音寺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青岛观音寺客堂电话:0532-82960939


图片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鲁【2022】0000015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