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殊胜吉日|农历二月十五,恭迎释迦牟尼佛涅槃日,祈愿众生功德圆满,花开见佛!

发布时间: 2023-03-0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3月6日

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五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

在古印度拘尸那迦的娑罗双树间

佛陀吉祥安卧,入般涅槃


图片


值此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让我们共同缅怀世尊

称念佛号三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什么是涅槃?



许多人都会将“涅槃”等同于“死亡”,认为是指佛陀去世或高僧辞世。


其实,“涅槃”在佛教中是指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个佛弟子都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也是佛陀对弟子们最美好的祝愿。


“涅槃”是梵语的音译,它还有着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别称,如“圆寂、灭度、解脱”等等。


其中“圆寂”的意思是圆满一切福德智慧,寂灭一切烦恼;“灭度”则是灭掉生死苦果,故人得度。


简而言之,“涅槃”是经由修行,熄灭内心的迷惑和烦恼所达到的一种自在、安详、寂静的状态。


图片

贪欲永尽,瞋恚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杂阿含经》


夫涅槃者,名为解脱。善男子,不生不灭即是解脱。

——《大般涅槃经》

图片

图片


佛陀示现涅槃的原因


在春暖花开、明媚绚烂的时节,佛陀却告别娑婆,进入涅槃。佛陀本不涅槃,住的是大涅槃、无漏境界,他为什么要示现从这个世间灭度?


《大般涅槃经》里,佛陀详细讲到了入涅槃的原因:警策那些知见不高、执着己见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佛陀如果不隐身,对他会有害处,所以佛陀显现了一个凡人可以理解的、有生就有死的形象。


但佛陀跟阿难说,我已经讲了法,我会以文字相、以善知识的形象住在世间,现在众生面前。《大般涅槃经》中也说:“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


佛陀说,我的法如白莲花,等待着世间如莲花一样的人。佛法虽然伟大,但只有知道的人才会尊重和珍惜,不知道的人甚至会诋毁、伤害它,造下恶业。所以,为了最大化地利益、保护众生,为了最大化地避免众生受到伤害,佛陀在不生不灭中示现灭度,在大涅槃中示现小涅槃。


佛陀涅槃也是教化众生的一个方法,既遵循世间规律,示现生老病死,又让众生认识颠倒,看清无常。


同时,佛陀也把亲口宣说的不生不灭的法放在那里,告诉众生:八万四千法门,我已宣说圆满,该度的众生缘分已结,未来的众生若能珍惜因缘,精进修行,我悉知悉见;当他能领悟我的法义时,我的生命就在他的生命里,我没有灭,他也见到了真正的佛陀!


图片

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佛遗教经》

图片



图片



最后的开示


佛陀要涅槃之前,佛陀的弟子阿难受众弟子的委托,恭请佛陀做最后的开示,阿难代表各位弟子,向佛陀请示了四个问题:


一、佛陀在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二、佛陀在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三、佛陀在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四、佛陀在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叫人起信?


佛陀听完阿难的四个问题之后,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图片

佛陀开示众人: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佛陀就在我们诵读的经典里,在我们修行的戒律里,在我们清净的禅定里,在我们收获的法喜里。佛没有离开,佛永恒常在,佛当下就在。



图片



涅槃

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

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

也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圆满的归宿

佛陀涅槃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但佛陀的教法和愿力

直至今天依然对众生有着指导意义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

每一次对佛陀涅槃日的纪念

都是一次警醒自身的契机

传承佛陀的教法

感恩佛陀的教诲


图片

值此殊胜日

广做功德

祈愿佛日增辉

正法久驻

众生功德圆满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