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丨小暑:小暑入伏,能伏得福

发布时间: 2023-07-07







图片


图片



2023年7月7日


小暑是农历第十一个节气,谚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随着进入三伏天,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将频繁出现。

图片



三 候

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的大地不再有一丝凉意

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图片

候蟋蟀居宇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

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候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

而在清凉的高空活动




小暑养生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暑”是古人所说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暑”字,二日带土,上下有火,火生脾土;暑生內热,火郁化毒。小暑之后进入酷热的盛夏,人体阳气向外发散,心、肾消耗最大,脾胃也弱,所以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日常饮食起居上多加注意。




1

养心肾


夏应心,养心。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静心”!心静则神安。


闭目养神。闭上眼睛就可以静心。心静了就可以神安。长期大量用眼会伤肝血、心血、肾精。少看手机就是养心、养肝、养肾!


午睡养神。盛夏心脏消耗大,在中午阳气偏盛的时候小息片刻,可以敛阳养阴,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2

健脾胃


小暑,是长夏的开端。长夏属土,人体的脾也属土,因此古人认为“脾主长夏”,故长夏被称为脾月。


饮食


小暑这段时日,应当吃热的、喝热的,来暖和我们的脾胃。多吃调理脾虚夹湿的食物,如: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木瓜、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荷叶、马齿苋、鸡骨草、土茯苓等。


晒太阳


小暑节气不久后,就正式进入三伏天了。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最充足,全身毛孔腠理都张开了,很多在里的寒、湿、痰饮被排出的机会就比平时更大一些。对于虚寒的、阳虚的、体内寒湿重的人,三伏天是个黄金调理期,此时就该借天力,给身体来一次体质大升级。


所以,这“伏”天,也可以说是“福”天。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万物皆可晒,好好利用这份大自然的热能馈赠。



3

艾灸


小暑保健灸取穴:中脘、关元,每次每穴20分钟,或者隔姜灸各5壮,艾灸一天休一天。如果心火大,可以加灸大陵穴。


关元穴补先天之本:肾;中脘穴补后天之本:脾!从而起到实五脏,强六腑的作用!关元穴也是强心的穴位。



4

小暑养生汤


取大枣50克,龙眼肉15克,黑豆50克,以上食材用来煮汤喝,能够治疗阴虚盗汗、血虚心悸


——摘自大愿法师《药师法门健康养生随许法》




图片

晒伏得福


民间有“晒伏”的习俗,由于“伏”和“福”同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讨着“入伏”就是“入福”的好口彩,期望着这吉利的日子一到,“福”就来了。

图片

佛陀在证悟之时便发现,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众生本心如佛菩萨一般,清净无染、喜悦自由、光明遍照,但因被无明妄想、执著烦恼所蒙蔽,不识本来面目。


内心烦恼虽有八万四千,无量无边,但佛法将其以“贪”“嗔”“痴”三个字便概括无遗。


这三种力量,如同心灵的“病毒”,潜伏时,似乎岁月静好。一旦遇缘,三毒现形,便使心潮涌动无法平静,被其驱使而不自知,或者如饮鸩止渴般欲罢不能。

图片


《妙法莲华经》中云:“调伏其心,令发道意。”“知乐者小,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


为了帮助众生降伏其心,乃至成就三乘菩提,佛陀施设了种种修行方法。


法门虽多,可摄归为五类,即“不净观”“慈悲观”“数息观”“因缘观”“念佛观”


这五种观修方法,可以停止、息灭第六意识妄想心的烦恼魔障,因此被称为“五停心观”,且每种方法都有其对治重点:


· 多贪众生不净观

· 多瞋众生慈悲观

· 多散众生数息观

· 愚痴众生因缘观

· 多障众生念佛观



图片


每个人都可以

根据自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选择修习的先后顺序或组合

不断摆脱贪嗔痴三毒的侵扰


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是“调御丈夫”

就是能以“法药”

调伏众生“心病”的“大医王”


愿深陷无明烦恼病苦中的众生

都能得遇此“良医”,调心治病

获得健康身心!


小暑福至 

其实,只要内心平和,

就能装下满满的幸福。



图片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