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丨大雪:万物冬藏待春归,养生莫忘养此心

发布时间: 2023-12-0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节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12月7日

迎来大雪节气

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

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三候

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候

图片

鹖鴠不鸣



一候鹖鴠不鸣

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

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侯

图片

虎始交



此时是阴气最盛

所谓盛极而衰

阳气已有所萌动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候

图片

荔挺出



“荔”为马兰草

即马兰花

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

而抽出新芽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雪




大雪节气预示着我们即将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此时,养生保健很关键。其重点就在“暖”与“藏”,提升阳气及自身免疫力。


图片


早卧晚起、养藏肾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是《黄帝内经》关于冬季三个月调神养生的总则。


进入“大雪”节气以后,大自然逐渐出现天寒地冻、冰封雪飘的景象,此时人体需顺应这一规律,在起居上早卧晚起,尽量不使自己的阳气外泄。


我们提倡的睡眠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这是三焦经当令之时,相当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工作的时间。冬天尽量早睡,可以使机体蓄积更多的能量。如果做不到早睡,冬天闭藏的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肾水不足,心火偏旺的情况。有意识地早卧晚起其实就是在培养闭藏的能力,在补肾。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天的“冬季”就在晚上,因此早睡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





祛寒就温、护阳固表



大雪节气以后,我们会明显感觉到气温下降,早晚温差悬殊,大风大雪天逐渐增多。白天出行要根据气温适量添衣,适合多选一些保暖贴身的衣物,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身体的阳气不受侵袭。


夜晚的温度会更低,晚上睡觉时要多加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的发生。老年人尤须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阳虚体质的人这个时节可以经常喝一些姜茶来驱寒补阳,平时外出受寒时也要及时驱寒。日常饮食也要注意多吃一些性温热的食物,比如核桃、桂圆等。




喝茶熬粥、饮水滋阴


冬季的时候,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所以冬季的时候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


图片


养生茶和养生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红枣茶可以活血益气,滋补阴阳;橘桂姜茶可以温中散寒,行气健脾;玉米粥可以益肺宁心,调中和胃;枸杞粥可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各种五谷杂粮粥也都是调补佳品,如小米粥、番薯粥、燕麦粥、黑米八宝粥、胡桃粥等。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又有“食谷者慧”一说,意思是谷物多为植物的种子,凝聚了整株植物的精华,植物须依赖它传宗接代,因此多食谷物自可补精益髓,养生开慧。


植物的种子又好比人体之肾脏,五脏六腑、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都需依赖肾精的充盈和滋养,可见多食五谷亦可补肾蓄精。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阴虚体质的人可多吃养阴之品,包括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萝卜;背阴处生的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的食物,如冬梨、冬枣等。



防寒保暖、适度锻炼

冬天不宜过早起床晨炼,最好等天亮见到阳光之后再出门锻炼,所谓“必待日光”,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谨慎出门,以免寒邪外受,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外出锻炼需做好保暖防护措施,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故这三个部位应重点保护好。


头为“诸阳之会”,冬季外出尽量戴一顶帽子,大约可减少头部60%的热量散失。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少量清痰,服止咳药作用不明显,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


尤其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很重要。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还可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


俗话说“寒从脚底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节气要特别注意足部的保暖。


总之,“大雪”时节只有做好了养“藏”,肾精才能得到切实的充养。这就是冬季的“养藏之道”,违背了这一规律,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意思是足少阴肾经的精气得不到闭藏,肾中命门之火外泄,使肾水沉寒,不能滋生肝木(五行之中肾为肝之母)。到了来年春天就容易发病,导致气血厥逆,肝气的生发不足,又容易孳生一系列的病症。冬天做好养护,预防来年发病,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体现。


大雪常按以下穴位


大雪时节多做按摩疏通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同时还能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大家不妨尝试一下——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图片


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雪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图片


心经四穴——改善心功能


心经在腕后1.5寸有四个穴位,分别是灵道、通里、阴郄、神门。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在这四个穴位处常有压痛。坚持每天按摩可以改善心功能。按摩时可以四个穴位都按揉,或者寻找压痛最明显的地方用拇指指腹按揉。每天坚持按揉“养心四穴”,相当于给心脏做个保健按摩,大有裨益。


图片

涌泉穴——降虚火


中医认为,人之先天根于肾。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每次按摩30下~50下,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


图片


太溪穴——滋润补水


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天气干燥的时候经常揉一揉,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


图片


除了养身,更要养心


冬季万物凋零容易生出一种孤独感,这种消极情绪体验会让人对外界负面的刺激更加敏感。同时,也会用冷漠、麻木进行自我保护,更不愿意与人交流。冬天养一颗“暖心”,既给他人送去温暖,自己也不会陷入孤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关爱的问候,一餐护生的素食,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只要心中有爱、有慈悲,便能化现万千方便,让世界处处都充满温暖。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征稿启示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


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