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丨每周一穴 ——大杼(可用于各类骨病)

发布时间: 2024-03-10





图片

图片

穴位按压:一种十分便利的保健方式。


即使不懂中医,但只要每天坚持正确按压,同样可从中受益。青岛观音寺开设了“每周一穴”专栏,每周分享一个穴位保健知识,让中医走进生活,惠及更多人。


名解、定位与取穴

图片图片


名解


骨病治此,骨会大杼也。肩能负重,骨会大杼之力也。


居养生


属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先确定大椎穴的位置,由大椎往下推1个椎骨(即第一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出即是此穴。


艾柱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刺


斜刺0.5-0.8寸左右。


注意事项:针刺、艾灸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图片


用穴经验

(出自《一针疗法》)

10多年前,一位进修大夫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患者因双下肢疼痛卧床不起,屡用针药治疗无效。后请一老中医来家中,老中医询诊后对病人言:“此病可医,但你们必须听我的。”乃先让两位男青年将患者架扶立于床边,然后在病人后背处针了一针,行针片刻,便指示两位青年说:“架着他走!”没想到病人竟然可以立即行走自如。这位进修大夫说:“此病人我曾给他治过,这位老中医的治疗过程也是我亲眼所见。但我多年来一直不明白,这位老先生到底是针的什么穴位?请您帮助分析一下。”我让进修大夫指了下针刺的部位,大约在大椎的外下侧,风门穴附近。


这位进修大夫是山东人,其父是名中医,和周次青教授是同乡,他本人年长于我,为人诚恳,所说属实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自听说这件事后,这一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中盘绕,我翻阅了许多的古医书,最后在明代针灸名医高武的《针灸聚英》上看到大杼穴的第一个主治病症就是“下肢痿痹”,便想:其所指的部位就在大杼附近,是不是就是大杼穴呢?但因为没有临床实践过,所以也一直不敢肯定。


有一次我回家乡,一老年女性患者因双侧膝关节疼痛来诊,自己不能蹲坐,且需别人搀扶才能起立,行走也不便,曾拍片检查示骨质增生。此时我首先想到了大杼穴,便让其坐于板凳上,我立于身后按压其大杼穴,发现双侧大杼穴都有条索状物且有明显压痛,而附近的其他地方,则没有这些反应。我先以指代针在其双侧大杼穴交替按揉约2分钟左右,便搀扶病人进行起蹲动作,结果病人不用搀扶便可自行蹲起,又让其行走几步,也明显好转。因当时未带针具,也没能给她针灸。


之后我在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0余例,发现大杼穴都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先按压再针刺,或用三棱针刺络拔罐,同时令病人活动膝关节,大多数病人都能即刻减轻。针刺时宜注意,大杼不可针刺太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一般是向下斜刺0.5寸左右。


至于大杼穴的获效机理,因膝骨关节炎病在骨,而大杼为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可治疗骨病,所以有效。

主治和应用


  膝痛难屈伸,骨气虚不能久立


  肩背麻痛,项强不可俯仰


胸中郁郁热甚不已,烦满里急,身不安,倦怠


五脏气乱,头冲作旋、眩晕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