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8月22日 (农历七月十九) 末伏时节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 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 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 而寺院的僧众们已完成结夏安居, 这是养深积厚、自我沉潜的修行。 01 处暑习俗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而佛教则将每年农历七月,称作吉祥月、孝亲月、报恩月,均举行盂兰盆会和地藏法会,接济大众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及祖先恩德。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拜土地神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神。有的将供品撒进田地,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 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02 做好四点, 安度处暑 处暑, 是暑气结束的时节, 此时天气变化多端, 人们更应注意养生防病。 01 睡眠养生 由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要调整睡眠时间。 中医认为,处暑时令,睡眠养生法中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23时至1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11时至13时)静卧或小憩。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夜间0时至凌晨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02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处暑季节既有暑热壅盛,耗气伤津,又有秋燥伤肺耗阴。因此,饮食上要注意清平润肺、宁心安神。可以选用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物,以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增强肝脏功能。对于西瓜之类大寒的水果,建议不吃或少吃。可以多吃一些比如梨、苹果、葡萄等滋阴润燥的水果。 03 穿着提示 注意适当增减衣物,早晨及夜晚外出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凉,以防阳气外泄。 04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运动,有助加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抗寒能力。调畅情绪,做到心态平和、心境平稳。 暑去秋来,静待丰收。 处暑之后, 你也准备好迎接 自己硕果累累的秋天了吗? 硕果累累,皆来源于一颗颗微小的种子,更离不开耕耘者一次次用心地浇灌。 福慧的积累亦如是,《法句经》云: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暑去天渐凉,孝亲报恩正当时。 处暑时节,在地藏月的殊胜机会,做供佛、斋僧、诵经、供灯等善行,修功德回向祖先灭罪、增福,转变命运。 行孝慈,迎金秋, 诸佛欢喜,增福增慧, 我们的秋天定会硕果累累。 ·吉祥如意 ·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图片、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