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丨每周一穴——上巨虚(腹泻、便秘均可用)

发布时间: 2024-09-01





图片

中医药文化

每周一穴








前言:

穴位按压,是一种十分便利的保健方式,即使不懂中医,但只要每天坚持正确按压,也一样可以从中受益。青岛观音寺开设了“每周一穴”专栏,每周分享一个穴位保健知识,让中医走进生活,惠及更多人。


图片


图片

名解、定位与取穴

图片

名解


上巨虚,又为大肠的下合穴。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上方,故名上巨虚。



定位


属足阳明胃经,《内经》言“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小腿前外侧膝下六寸,足三里中医药文化丨每周一穴——足三里(又名长寿穴,可用于健脾和胃、日常保健))下三寸,两筋骨隙

取穴


坐位屈膝

     ↓

在膝盖外侧可触及一凹陷,即为犊鼻穴

     ↓

从犊鼻穴往下量两个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也称一夫法),距胫骨外侧前缘1横指(中指)处,即为本穴。


保健方式

图片

按揉


用拇指的指腹端轻轻揉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每次3-5分钟。

艾灸


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生活常用经验:急性腹泻,可艾灸上巨虚,有快速止泻作用。

针刺


直刺1寸左右。取此穴须足跟稍扬,足翘则本穴弛张, 乃可进针,凡取俞穴,户须先使孔窍开,乃刺之。


针刺和艾灸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主治和应用

图片

主治




泻痢、肠鸣,冷食不化、便秘




寒湿侵肾,骨髓冷,麻木不仁



下肢痿痹、腰腿痛


脾虚热湿痿,汗出如雨,不欲饮食


应用

本穴为大肠之合,故能治大肠诸疾。现代研究,针刺上巨虚,可使胃蠕动增强。针刺上巨虚、足三里,均可促进肠蠕动,对大肠蠕动比较亢进或紧张度较高者,针刺则使之减弱。



图片

END


◎青岛观音寺所发布的一切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个体差异性,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及时就诊。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