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寒露:寒来赏菊,露去秋燥

发布时间: 2024-10-08





图片


图片


寒来赏菊

露去秋燥



寒露至,暖在心。山川锦绣,盛世中华!


图片

图片

二十四节气 | 202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七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195°,

时值每年公历10月8-9日,

今年则为10月8日。




寒露时节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是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的标志,“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时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双双下降。


图片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与白露的“露”字均是水汽凝结之意,但与白露相比,寒露时的气温更低,故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一说,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如果说白露节气是炎热到凉爽的标志,寒露节气则是凉爽到寒冷的转折。寒露之后的节气便是霜降,渐渐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秋将尽,冬欲来,自然景观和生物活动在寒露节气悄然发生着变化。

图片


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寒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准备越冬。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麻雀之类的小鸟因气温降低,隐藏起来了,海边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鸟雀相似,古人以为蛤蜊是鸟雀变的。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菊花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鲜花不同,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节气所在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正是各色各样的菊花盛开时。“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天道轮回,春夏秋冬,人间冷暖,赏菊品香,觉悟本心。

图片


图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登高望远、赏枫叶、

秋社等民俗活动,

都与寒露节气有关。

金秋十月,适宜与友偕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寒露时节农事忙,田间地头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苹果、柿子等果树也进入了丰收期。农谚说:“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农民们抢收庄稼、晾晒玉米、储备粮食、耕地播种,为即将到来的冬天乃至来年丰收做好准备。

图片

图片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昼夜温差更大了,人们应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等疾病。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气最易向人体足部侵袭,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寒露时节一定要注意为脚保暖,以免受寒感冒。


寒露时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也需要作出相应地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在寒气渐浓的深秋,应多食用甘淡补脾的柔润之物。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寒露饮食应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燥热之品。不能急于过度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中医认为酸甘可养阴,味甘可补脾,近期可多食山药、大枣、百合、银耳、莲子、芝麻等。


图片


防秋燥,多喝水

寒露过后,昼热夜凉,秋燥明显。特别要注意给小朋友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适当多喝粥汤,少吃煎炸食品。柚子被称为“天然水果罐头”,适当吃些柚子,可以润燥开胃。


吃芝麻,补虚劳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药学专著里均被列为上品,可补虚劳,益气力,长肌肉,填精髓,久服可轻身不老。芝麻富含油脂,具有较好的润燥作用。


图片



寒露至,暖在心

山川锦绣,盛世中华!


休息再出发,

充实你我他。

幸福美好在前方,

善良勤奋有希望!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载,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

一篇文章可点亮无数心灯,青岛观音寺公众号特在此征集引人向善的“精神食粮”,您可讲述人生经历、学佛缘起、修行感悟和改变等。


投稿请发邮件,邮件标注“征文”字样,文尾标注作者姓名、微信号,静候您的文章布施!邮箱:


qingdaoguanyinsi@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