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春:春启万物,光辉序曲

发布时间: 2025-02-03


图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是南宋·张栻的《立春偶成》中描写立春节气的诗句。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犹如大自然的序曲,宣告着冬季的沉寂已然过去,风和日暖的春天的即将到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不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生命的觉醒,万物在这一刻开始复苏,绽放出勃勃生机。


吉祥缘起

LICHUN

图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才是新一年真正的起点。

2025年是一个不一般的“双春年”,即这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在农历正月初六(公历2月3日),第二个立春则出现在腊月十七(公历2026年2月4日)。这样的年份在民间被视为吉祥之兆,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将充满生机与希望。

古话有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佛法里也注重“缘起”对万事万物的发展作用,因此,过好立春,不仅能带来新的开始和希望,更是开启吉祥新一年的关键。

时值立春,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开运”的新气象,那就广行善法,诵经、念咒,为自己及家人带来幸福和吉祥的缘起!

农谚智慧

LICHUN

图片

立春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农耕谚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寓意:强调立春是一年的开端,农民们需要开始规划春天的耕种事宜。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寓意:立春后,自然界的百草开始发芽,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是晴天,那么预示着这一年将会风调雨顺,农事活动将会比较轻松。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立春时的晴朗天气预示着整年的好收成。

......


这些简短的农谚蕴含着深远的哲理,提醒着人们珍惜春天的时光,为全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更是世代农民智慧的结晶。虽然在现代农业中,科技手段已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预测能力,但这些农谚仍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民俗祈运

LICHUN


图片

2025年不一般,“双春年”是吉祥之兆。

在民间,有“一年两立春,处处有黄金”的说法,双春年还预示着丰收之年的到来。


立春在古代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年的各种民俗,包括演春、宜春、打春、咬春等。



演春


在立春前一日,部分地区街巷里弄的人们自发筹款,搭建起各式各样的戏台“春楼”。人们在帷幕之后,演绎着渔、樵、耕、读等生活百态,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宜春


立春时节还有在窗户、门上、墙壁贴“宜春”的古俗,叫作“宜春帖”,以迎接春天的到来。它在南朝时期与剪彩的春燕等“春花”一道流行。“宜春帖”后来变为斗方的“福”“春”二字。


打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旧时人们在立春岁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咬春


立春的节气习俗之一,指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明《酌中志》也曾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此外,还有迎春、颂春、躲春等,这些多彩的民俗活动,不仅是为充满希望的春天带来了欢悦的气氛,更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善行福至

LICHUN


图片

立春,是修行的大好时光。

在佛教经典中,立春被列为“八王日”之首。所谓“八王日”,包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这八天。在这八天中持戒念佛,能够增长福慧,往生善趣‌。此外,《提谓波利经》中也提到,在这八天中持斋修道,能够消除罪业,增加福报‌。


立春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办各种法会活动,僧众会带领信众一起念诵经咒、茹素放生……以增加人们的福报。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立春行善,这也是对民间所谓“躲春”的最好回应。对学佛修行的人来说,其实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躲”些什么,从因缘法上讲,种善因得善果,一切唯心造,只要我们发起美好的、善喜的缘起,时时处处就都是吉祥年、吉祥事。


2025年建立吉祥清净的缘起,

祈福莫如修福,善行福至。

立春之时,礼佛、诵经,

开启美好的独特“双春年”吧!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