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丨“痰浊”是养生大敌,中医有高招

发布时间: 2025-03-02






图片



百病多由“痰”作
Healthy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当枝头嫩芽顶破枯枝时,我们的身体也需要一场从内到外的“破土行动”——疏肝气以解郁结,升阳气以驱寒湿,排“痰浊”以焕新颜。







在中医理论中,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一般人提到“痰浊”,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们平常咳嗽吐痰的“痰”。


其实,中医所指“痰浊”可远远不止如此。我们可以把“痰浊”简单理解为身体的垃圾,又或者可以把它看做“过剩的水谷精微”。凡事过犹不及,水谷精微可以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气血。但是,当我们吃得东西太多、转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堆积在我们的身体里,形成所谓的“痰浊”


图片




痰浊堆积不同的脏腑:

    

痰浊堆积在我们的肠道,就可能形成所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道息肉”;堆积在肝胆,则可能形成“肝囊肿”“脂肪肝”“胆囊息肉”“胆结石”等。





微信图片_20250219155305.png









痰浊上走关窍:


在眼睛:可能形成眼屎;


在鼻子可能形成鼻涕,腺样体肥大;


在嘴巴可能形成嘴巴发粘,咳吐痰液;


在耳朵:可能形成过量的耳屎; 


在喉咙:可能导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的慢性咽炎;


在下窍:可能出现大便发粘,小便浑浊等等。





微信图片_20250219154548.png









痰浊走皮肤、肌肉、血管:


使人形体丰满,皮肤出油,头发的脂溢性皮炎;


面部或者后背的痤疮;身上的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等;


在血管也可能出现所谓的“斑块”“狭窄”等。

          摄图网_601785821_打坐的女子(非企业商用).jpg


检查自身


以上这些问题,你占了几条?中招2条以上,就要警惕了。其实,现代人很多病是吃出来的,痰浊不是吃的太少,而是吃的太多:多发于嗜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的人。

   

雨水时节,是去“痰浊”、养生的关键时期。管住嘴,迈开腿,对现代人有绝对的指导意义!



图片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个体差异性,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及时就诊。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