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半夏,夏至观心 夏至已至,骄阳似火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第十节气,夏季之第四节气,通常于公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交节,此时斗指午,太阳黄经达九十度。 《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SUMMER TIME 这一天阳气达到鼎盛,物极必反的规律开始显现——阳消阴长的微妙转化悄然发生。 这一自然现象生动诠释了“物盛则衰,乐极则悲”的辩证法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深邃智慧。 01 蝉声燥 荷影摇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属阳,夏至阳气极盛,鹿角便开始脱落,仿佛是顺应自然阳消阴长的规律,舍去旧有的束缚,为新的生长积蓄力量。 蝉在此时开始鸣叫,其声悠长,似乎在诉说着夏日的热烈与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莫负时光。 而半夏这种喜阴的草药开始生长,象征着阴气在悄然滋生,世间万物都在阴阳的流转中寻求平衡。 农谚云“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此时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也随之疯长,农人们辛勤劳作,及时除草,精心照料着每一株作物,期待丰收的到来。 这恰似修行之人,以觉照之灯常明心地,勤除三毒之莠草,精进不辍,令菩提种子得以在清净沃土中生根发芽。 02 食有节 体安然 夏至时节,气温持续升高,人体出汗增多,新陈代谢加快。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西瓜等。可煮绿豆汤,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佛教也倡导饮食应适量、适时、适性,以简单、纯净的食物滋养身体,让身心保持清净。 夏至养生要顺应自然。天气虽热,但人体内部反而容易受寒,要注意勿贪凉。早晚可以去水边走走,看流水变化,体会世事无常;或者在安静处打坐,觉察自己的念头。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夏至时节的万物变化,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要学会用平常心观待这些变迁。 在这个特别的时节,保持内心清净、安宁最重要。既不执着,也不逃避,在热烈与平淡、动静之间找到平衡,这就是处事、修行的智慧。 随喜功德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