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处暑:暑退禅心显 秋澄智慧生

发布时间: 2025-08-23






暑退禅心显 / 秋澄智慧生



图片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节气,秋季第二个节气,2025年于公历8月23日13:27:04交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暑气渐退,秋意渐浓,万物由盛转衰,进入收敛期。


这恰似修行途中,历经磨炼,渐除烦恼,心性逐渐澄明,趋向解脱之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暑消秋至  万物渐收

The heat has subsided, and autumn has arrived, 

and everything gradually recovers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鹰将先猎之鸟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此乃自然之威仪,亦如佛法之庄严。


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渐次凋零,草木染黄,一派肃杀之气,此乃自然之规律,提醒修行者于繁华落尽时,观照内心,不生执着。


禾乃登:五谷丰登,田间一片金黄,此乃大地之馈赠,亦是农人辛勤劳作之回报,正如修行者依教奉行,终得善果。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此时,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们忙碌于收割、晾晒,为储备粮食做准备。北方的玉米、高粱,南方的晚稻,都在处暑后迎来丰收的盛景。农人们顺应天时,辛勤劳作,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真实写照,这与修行者依循佛法,精进修行,最终证得菩提的道理异曲同工。



图片

图片


图片


秋实素味,法善相彰

Autumn fruits are plain and delicious, and the law is good


处暑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饮食宜以润燥生津、健脾益肺为主。可多食芝麻、糯米、蜂蜜、枇杷等滋润食物,以养阴润肺。熬一锅百合莲子粥,香甜可口,既能滋养身体,又传承佛教素食理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食素即是不造杀业,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与爱护。正如《大智度论》所言:“慈悲心者,若见众生得乐,则生欢喜;若见众生受苦,则生怜愍。”


处暑时节,以素食滋养身心,如同在修行的道路上播下善因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推移,必将收获福报的果实。





图片

秋静禅观,觉明自性

Autumn quiet meditation, awakening to one's own nature


精神养生方面,处暑重在养阴。阴主静,与秋气相合。此时宜保持心境的平和与安宁,避免烦躁与忧虑。可于清晨或黄昏,静坐于庭院之中,感受微风的轻拂,聆听虫鸣的细语,让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处暑之后,万物开始慢慢凋零,修行者的心也应逐渐空明。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一颗如秋空般澄澈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烦恼所染。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弟子可于禅堂中静坐,观照呼吸,断除妄念;也可品读《妙法莲华经》《金刚经》《心经》等,以佛号之音净除心灵的尘埃,于经典中体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谛。


印光大师常说:“修行贵在真干,不可空谈。”


图片

图片

图片


“暑退秋澄,一念清明。”

修行如秋空明净,看似平淡,

实则蕴含深意:


每次呼吸的调节,

都是对身心的净化;

每次佛号的称念,

都是对心灵的洗涤。


愿您在暑退秋澄时,

能禅心显,智慧生,精进修行!


图片

◎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本寺编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共同弘扬佛法。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感恩。